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危害 > 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withdrawalsyndrome,AWS)是指酒依赖者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时出现的一组症状,标志着个体对酒已产生了躯体依赖。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度的心烦、失眠、颤抖,到中、重度的幻觉、抽搐及意识障碍。影响其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为:①个体的饮酒方式:如习惯饮酒的速度与饮酒量,总的说来,血乙醇浓度越高,维持时间越长,戒酒后症状越严重;②饮酒类型:饮用高浓度酒者如白酒比饮用低浓度酒者戒酒症状重;③年龄:年龄愈大,戒酒症状愈严重;④既往的戒酒症状:既往发作的戒酒症状次数越多,症状越重,则本次的戒酒症状出现几率越高,且较为严重;③机体状况:机体状况愈差,戒酒症状愈严重;⑥精神状态:个体是否伴发精神障碍,对戒酒症状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较高剂量的乙醇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某些神经元的激活或兴奋过程。同时,可增强某些神经元的抑制过程。因此,乙醇对CNS而言,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化活性抑制剂。断酒时,人的CNS的表现正好与饮酒时相反,兴奋过程增强,而抑制过程减弱,这种改变可导致CNS过度活化。
通常说来,只有当血乙醇浓度降到0.15g/dl以下时,才会出现AWS。但个体差异很大,有的血乙醇浓度降到0时也不出现AWS,而有的血乙醇浓度为0.25g/dl时就有震颤、多汗表现。近来,一些临床医生开始对AWS时CNS的过度活化进行研究,发现此时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生成增多。而这两种物质过多对神经细胞均有毒性作用。更有甚者,可的松可损坏海马部位的神经元。据认为,海马回对记忆及情绪的调控至关重要,多次发作会对海马造成相对持久的损害。
一般认为戒断震颤的机制是戒断时血儿茶酚胺升高,引起周围β受体兴奋,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干扰了神经肌肉传递或肌肉纺锤体活动,加重了震颤。
研究还发现,酒滥用者的血钠、血钾及血钙水平均有降低,但各家结果尚有较大出入。另外,早就有人认为,血镁降低与AWS(尤其是抽搐、震颤澹妄)的发病有关,而前者据认为与抽搐发作有关。最近,Flink证明,长期酒滥用不仅可引起一过性低镁血症,还可造成较持久的镁缺乏。
另一有关因素是动脉血pH值升高,通常认为,这是由于戒酒时呼吸深长产生的呼吸性碱中毒的表现。Victor也认为,AWS(起码是早期症状)与低镁血症及呼吸性碱中毒有关。此外,有资料显示,如果对患者不加处理,则会使此后发生的症状更为严重,更难于处理。此种现象被称为“助燃效应”。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度的心烦、失眠、颤抖,到中度的幻觉、抽搐,上述症状一般于停酒后6~28小时内出现。再严重者为震颤澹妄,多于末次饮酒后48~96小时出现。按症状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1.一期一般于饮酒后6~12小时出现。首先表现为双手震颤,然后出现烦燥、激越不安。震颤多为粗大震颤,症状重者可累及双侧整个上肢,甚至累及躯干。初期为意向性震颤。如伸舌震颤与双上肢震颤同时存在,多提示病情较重。还常见厌食、失眠,以及其他躯体不适等。大多数患者于一期时不需药物治疗。国外的经验认为,患者有无伸舌震颤可作为是否需要用药的分水岭。治疗药物中最主要者为苯二氮卓类,如利眠宁、安定等。
2.二期为一期的延续。除上述表现外,患者常出现幻觉、幻听为主,出现时间为断酒后24~72小时。与一期及三期相比,此症具有如下特点:①定向力完整;②以幻听为主;③兴奋、激越症状较轻;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③妄想多为继发性。
临床上发现,不少戒酒性幻觉症患者有一定自知力,知道自己的幻听是病态,也知道是因为饮酒造成的。另外,患者大多不伴随植物神经亢进症状。病程一般为数周,也有历经数月甚至数年而迁延不愈。此症男性多见,幻听内容常为辱骂或迫害,患者可在症状支配下采取过激行为。
临床上如病史不明,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此症的治疗应在彻底戒酒的前提下,使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
3.三期震颤谵妄又称撤酒性谵妄,戒断性谵妄,伴谵妄的AWS等。为一种急性脑综合征,常发生于末次饮酒24~72小时后。一些作者认为本症可发生于大量饮酒后,似缺乏切实的根据。其临床特征正如名称所示,有震颤及谵妄两方面。
患者定向力丧失,并伴有各种各样生动的幻觉,以幻视为主。震颤多为粗大震颤,尤其多见于手指、面部、舌等部位。感染、外伤或其他应激情况可促发震颤谵妄的发生。此症多为突然发病,前驱期出现发热、脉快、白细胞增多、呼吸深长、厌食、恶心、周身无力及脱水等表现。继之出现谵妄、震颤,常伴有共济失调及反射亢进。据认为这主要与额叶-脑桥-小脑通路的病变有关。检查可发现颅内压增高,且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升高,约有一半病例出现一过性的中度的白蛋白尿。
谵妄多于1~3日内出现,可伴有被害妄想,有些病例在症状的支配下自杀、自伤或有攻击、冲动表现。
错觉也较为常见。
幻觉常见者为幻视,内容多为小动物,如蛇、老鼠等。有的可相当生动,如见到动物在自己身上爬。幻听也可见到,有人认为,幻听与幻视同时出现常提示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患者定向力丧失,注意力及记忆力明显受损,尤其是近记忆受损。情绪表现多样,常见者表现紧张、焦虑甚至惊恐发作,突然从床上跳起奔跑,甚至跳窗而逃,常需保护性约束。也有的表现为欣快,或对幻觉、妄想内容漠不关心。
症状具有一定的昼轻夜重规律,往往晚上及夜间病情加剧,连人为的黑暗环境都可加重病人的兴奋、激越,因此患者的病室应尽可能保持适当亮度。此症呈自限性,一般持续3~10天。躯体并发症不仅是诱因,且可延长病程。患者对病中经历通常不能回忆。由于患者病中及病后暗示性增高且有记忆障碍,临床上可见虚构症状。无并发症的病例经及时处理病死率较低(约3~4%),一旦发生并发症如肺炎、心力衰竭,则病死率会明显升高(25~50%)。据称,即使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震颤谵妄,经治疗者的总的病死率也达10~15%,而未获治疗者的病死率更高,还有部分病例(约占15%)在震颤谵妄缓解后,出现威尼克脑病或柯萨科夫综合征的症状。早期观察发现,本症多于断酒后2~4天发生,约50%病例伴有感染或外伤,约90%伴有肝损害。不少患者经历一次长时间的睡眠后,症状消失,形同常人。
4.戒酒性抽搐严重的戒酒病例可于第二期、第三期AWS之前出现抽搐发作。不过,戒酒性抽搐更多的是单独出现。常见者于末次饮酒后72~96小时发生。若发作于96小时之后,应考虑为非戒酒性抽搐。戒酒性抽搐通常为全身性大发作,也可有部分发作。发作呈自限性,偶可见癫痫持续状态。有关戒酒性抽搐的发病机制,现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戒酒后血及脑脊液中乳酸盐增多,致过度换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及血镁下降;②由于乙醇的作用,致细胞内钠离子积聚,细胞跨膜电位发生改变;③低血糖。
1.脑电图慢性乙醇中毒者的脑波频率减慢,停止饮酒后EEG即恢复正常。戒断早期的EEG可有短程棘波或尖波发放,并与惊厥活动一致;但2周后有自发性EEG异常者<10%。光肌阵挛或光惊厥反应见于近50%的患者,可伴有或不伴痫性发作。
2.脑脊液脑脊液无异常,若有异常提示可能有并发症。
3.脑CT阴性。
4.血糖低血糖罕见,正常血糖伴酮症酸中毒少见。
5.血电解质高血钠症较血钠过低多,血氯与磷的变化与血钠相似。大多数患者有低Mg2+血症及低PCO2症,血pH升高,约25%患者的血Ca2+及血K+降低。
AWS诊断必须在酒精依赖诊断成立的基础上,平时以酒代饭史作为易发生本病的标志之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是:在有长期饮酒史,并对酒有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渴求的基础上,若停饮或减少饮酒可出现各种精神症状或躯体功能紊乱,而再饮则可使症状迅速消失。临床医生应该对AWS高度重视,凡是有长期饮酒史,又不能用常见脑病来解释的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妄想就应该考虑AWS。
临床上在排除由于滥用药物而导致的戒断综合征、对巴比妥类或苯巴比妥类高度敏感者、强迫观念者、妊娠、躯体性疾病等外,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肝性脑病多在严重肝功损害的基础上而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与戒酒的时间无明显关系,而与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感染等重要诱因有关,是肝病晚期的一个标志。
2.Werniche-korsakoff综合征主要是长期食用低或无维生素B1的食物所引起。临床上可出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外展神经瘫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维生素B1是硫酸焦磷酸(TPP)的活性基团,TPP又是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后者在三大物质代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病与AWS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酒依赖者往往发生低镁血症,镁离子是TPP的辅助因子,间接使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出现或加重Wernichekorsakoff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精神错乱或精神分裂征患者往往具有某种性格倾向或素质,在某种精神创伤或刺激下而发病,持续时间较长,经过心理性治疗可恢复。
4.癫痫多发生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而AWS患者多为成年人,且为酒依赖者。但AWS也可伴随有癫痫的发生,甚至高达46%,其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实验室检查可测定酒精性肝损害的相关指标r-GT、AST/ALT、血清糖蛋白的微小变异等予以鉴别。
5.酒精中毒者(和其他营养不良的病人一样)可出现小脑变性它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可能与Wernicke脑病相同。姿势和步态共济失调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内缓慢起病,也可突然起病。CT显示上蚓部和小脑叶前部萎缩。应用硫胺素及其他维生素B类可改善症状。
6.Marchiafava-Bignami病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脱髓鞘病变,发生于慢性酒中毒病例,主要见于男性。最初见于意大利,认为是因饮用一种天然红葡萄酒而起病,但后来发现该病在其他许多国家亦有发生并涉及其他多种酒精饮料。曾推测本病与营养性病因有关,但确切性质不明。病理学与发病环境将其与桥脑中央脱髓鞘症联系起来,可能是后者的一种变异。患者表现出激越,精神错乱,可有进展性痴呆伴额叶功能释放体征。有的病人经历数月后恢复;另一些则发生抽搐与昏迷,最后死亡。
7.病理性醉酒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综合征。其特征为,在饮用较少量酒后反复出现自发动作,极度兴奋以及攻击性或无法控制的不合理行为。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随后是较长时间的熟睡,醒后对病态表现失去记忆。
治疗原则包括处理伴发病、代谢紊乱及营养缺乏、防止或减轻早期症状、预防及早期治疗震颤谵妄。
1.伴发病治疗应仔细找寻伴发损伤(特别是颅脑损伤或硬膜下血肿),感染(肺炎或脑膜炎)、胰腺炎及肝病。头颅、胸部摄片和CT扫描是必要的,同时进行常规腰穿检查;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治疗伴发病。
2.应尽快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纠正低血钠时,谨防发生脑桥中央髓质溶解症。低血糖应急补葡萄糖。血糖正常及轻度高血糖伴有严重酮中毒者常可自行恢复,无须给胰岛素。低血镁者应给硫酸镁;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亦可出现、后者仅在低镁血症得到纠正时才对治疗可起反应。应用葡萄糖液会消耗体内储备不足的硫胺(摄入不足、胃肠炎及腹泻等所致),可激发韦尼克(Wernicke)脑病,因此应补充硫胺及多种维生素。
3.震颤谵妄治疗震颤谵妄是酒依赖者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需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其救治原则:①使用苯二氮卓类及心得安等药物,控制戒断症状的发生及发展;②积极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防止或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③小量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控制精神症状;①预防感染等并发症;③记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⑥保护性约束,防冲动及自伤。
4.一般AWS的处理及脱瘾治疗
⑴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上常用苯二氮卓类控制AWS进行脱瘾治疗,这是因为它们与酒精具有部分交叉耐受性。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选取半衰期较长的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利眠宁等)。按剂量换算,进行替代并在短期内(2周左右)递减结束。递减原则是先快后慢。临床上根据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总时间、戒酒症状的严重程度、肝功能情况及患者的年龄等确定始初剂量。始初剂量的换算公式为(以安定为例):50~60%的白酒g/天=安定40~60mg/天。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等效剂量见表8-2-1。
表8-2-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等效剂量表(口服或静脉注射)
苯二氮卓类药物等效剂量
甲氨二氮卓(利眠宁)mg
奥沙西泮(舒宁)mg
氯羟去甲安定4mg
安定20mg
注意:若肝功能明显受,损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应相应减少用药剂量。用药的理想状态是既可控制戒酒症状,又不致过度镇静。应尽可能口服给药,但如果患者因呕吐等,不宜口服,可暂用肌内注射。用药间隔不应小于1小时,其间定时检查生命体征及震颤、焦虑等戒断症状。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现有若干用以评定AWS严重程度的量表。用药剂量可按量表总分进行较精细的调整。
此外,Sellers等认为,传统的逐日替代递减法不仅过于繁琐,而且难以调整剂量。因此,他们推荐“负荷剂量法”。据称不仅安全有效,且方便易行。具体做法是:在开始时,每1~2小时重复给予安定,直使症状被完全控制为止,此后即让药物在体内自然消除,基本不再给药。这样做的理论基础是,安定的半衰期较长,而其代谢产物去甲基安定的半衰期更长,且同样有活性,可在体内存留相当长时间。
在戒酒期顺利完成之后,没有必要长期使用此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于形成多药滥用,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有害而无益。
⑵其他药物:除苯二氮卓类药物外,也有人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脱瘾治疗。如有人用心得安、酚噻嗪药,还有人试用可乐定、卡马西平等获得成功。近来的一些研究提示,钙通道阻滞剂可减轻AWS症状。
5.戒断痫性发作治疗对大多数戒断痫性发作者无须服用抗痫药,对有或可能有癫痫史者,应服用抗癫痫药。在戒断早期应用巴比妥类可防止发作,较苯妥英钠效果好。戒断时罕见的癫病持续状态的治疗按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AWS的死亡率可高达5%~15%,常死于伴发疾病(如肺炎、肝硬化、损伤)、不能解释的休克、对治疗无反应,或原因不明的猝死。
参考文献
1.陈萍,付守芝,王月萍,等.联合应用纳洛酮救治重症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4(6):-.
2.杨亚非,刘子梦,付金孝,等.酒精戒断综合征16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13(5):-.
3.宋雪祥;王国祥;赵彦平.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2(9):91-92.
本,杨君义.酒精戒断综合征.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8(1):43-4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