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危害 > 规培课堂十三重症病人内环境紊乱诊
规培课堂十三重症病人内环境紊乱诊
主讲:尹佳萌整理:石志敬审核:尹佳萌
年7月20日晚6:30,我院重症医学科尹佳萌主治医师为届规培学员进行了规培专题讲座——《重症病人内环境紊乱诊治》
水是机体含量最多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共称为体液。体液组成的相对恒定是所有细胞正常活动的前提。临床上多种疾病可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使全身器官功能发生紊乱。因此,了解水、电解质等内环境紊乱的发生机制及演变规律,对临床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一、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基础篇)
(一)体液的容量及分布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约占15%)、血浆(约占5%)。
2.体液总量的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有差别。总体呈现:男多女少、瘦多胖少、幼多老少。男性比女性体液总量约高5~10%。
3.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和含量有很大差别。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Na+,其次为Ca2+,主要阴离子Cl-,HCO3-次之。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K+,主要阴离子是H2PO4-和蛋白质离子。
(二)体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液压正常范围~mOsm/L。
低渗<mOsm/L,高渗>mOsm/L。
血浆渗透压公式mOsm/L=2[Na++K+]+BUN(mg/dl)/2.8+葡萄糖(mg/dl)/18。
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临床篇)
(一)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调节
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和肾脏-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实现。
(二)失水
细胞外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水钠是相伴发生,单纯的水(钠)增多或减少极为少见。临床常将失水分为低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等渗性失水三种。
(三)钠代谢紊乱
1、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mmol/L。
病因:水过量或钠丢失。
临床表现:神志改变、昏迷、癫痫、头痛和肌肉痉挛。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治疗第一个48小时增高不超过20~25mmol/L,每小时上升提高血清钠速度1~1.5mmol/L;
②补钠公式:补钠量(g)=(血清钠正常值-实测血清钠)×体重(kg)×0.6(女×0.5)÷17;
③补液途径:尽量口服或鼻饲,中、重度失水者经静脉补充;
④血钠升高速度≤0.5mmol/L/h,补钠过快导致中央脑桥脱髓鞘发生。
2、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mmol/L。
病因:水的丢失超过钠的丢失或钠的摄入超过水的摄入。
临床表现:呼吸深快、疲乏、烦躁、神志改变和昏迷。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针对原发病,防止水继续丢失和纠正低血容量,限钠、补水,尽可能通过胃肠道补充;
②水补充量(L)=体重(Kg)×0.6(女0.5)×(实测钠浓度/预期钠浓度-1),一般2~3天内补给;
③对于进食患者,可先给予0.45%NaCl、5%葡萄糖液,血钠下降速度<1mmol/L/h,纠正过快可导致脑水肿发生。
(四)钾代谢紊乱
1、低钾血症是指血清k+<3.5mmol/L。
病因:摄入不足、失钾过多、钾向细胞内转移(注射大量葡萄糖、胰岛素过多、碱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
临床表现:可肌无力、抽搐、肠麻痹表现、腱反射减退、心脏骤停。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轻度缺钾,口服补钾;
②严重低钾血症,可中心静脉补钾,初始速度10~20mmol/h,应监测血钾水平。若超过补钾速度10mmol/h,应持续心电监护。
2、高钾血症是指血清K+5.5mmol/L。
病因:钾排出减少(肾衰竭)、钾摄入过多(静脉输入过多,过快、输注大量库存血)、细胞内钾移入细胞外液(酸中毒、溶血、挤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窦性停搏。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立即停止钾盐摄入;
②尽快降低血清钾(呋塞米、钙剂、50%GS+胰岛素静滴、5%NaHCO3、透析/CRRT)。
(五)镁代谢紊乱
机体约半数存在于骨骼肌,其余几乎在细胞内,细胞外液仅有1%。正常的血镁浓度0.70~1.1.mmol/L。
1.镁缺乏:血清镁浓度与机体镁缺乏不一定平行,即镁缺乏时血清镁浓度不一定降低,因此凡有诱因、且有症状者,就应疑有镁缺乏。
病因:饥饿、吸收障碍、消化液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与低钙很相似,肌震颤、手足抽搐等;
治疗:口服镁盐,严重低镁者可静脉补充。
2、镁过多
病因:肾功能不全、硫酸镁治疗子痫、烧伤早期、酸中毒等;
临床表现:精神症状、昏睡、腱反射减弱和软弱麻痹是其主要特点。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治疗原发病,纠正失水、改善肾功能,立即停止镁摄入;②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改善症状、严重者可血液透析。
(六)钙代谢紊乱
1、低钙血症是指血钙2.2mmol/L。
病因:甲旁亢功能减退、肾衰、SAP、药物等。
临床表现:手足抽搐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轻度低钙者,口服钙剂;
②重度低钙时,可静脉补充,补钙最大速度不超过1.5mmol/min。
2、高钙血症是指血钙2.6mmol/L。
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骨性转移癌等。
临床表现:易兴奋组织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肌张力减退等。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限制钙摄入,扩容、利尿、激素、降钙素、血透等。
(七)酸碱平衡的调节
机体主要通过pH缓冲系统、肺和肾脏的调节作用。常见的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混合型酸碱紊乱。
(八)血气分析六步法
第一步: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步:明确是碱血症或酸血症;
第三步:判断紊乱是呼吸因素或是代谢因素引起;
第四步:明确紊乱是否发生了适当的代偿;
第五步:计算阴离子间隙AG;
第六步:评价阴离子间隙升高与[HCO3-]降低的关系。
三、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实战篇)
患者女性,17岁,因“腹痛2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36℃、PRbpm、RR25bpm、BP96/62mmHg,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呼吸较促,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史。血常规、腹部B超等无见异常。3小时后,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烦躁;测血糖:30.3mmol/L尿酮体(+++)尿糖(+++),ABG:pH7.PCO.4mmHgPOmmHgHCO3-15.3mmol/LBE-10mmol/LSpO%K+3.8mmmol/L
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本病例DKA合理治疗:
1.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
2.胰岛素治疗,以0.05-0.1u/kg/h泵入,控制血糖下降速度;
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调,监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
4.DKA补碱指征:血pH<7.1,HCO3-<5mmol/L。
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危,有时成为危重病人致死的直接原因。因此,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是危重患者救治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动态的动脉血气监测,对于判断危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衡类型及电解质紊乱情况,判断病人预后及指导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