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病情诊断 > 临床药理学知识点总结02

临床药理学知识点总结02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通知:

报课程班及购买教材资料、或星题库软件里购买课程,请第一时间联系课程服务张老师,有问题及时处理,录入学员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服务。请知晓!

后台回复:老师即可

◆往期推荐-在本文最下方哦◆转发到朋友圈-积攒领98元题库会员

.

02

药理学知识点

第十三节镇痛药

一、吗啡

1、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①镇痛;②镇静、致欣快;③抑制呼吸;④镇咳;⑤缩瞳。

(2)平滑肌:诱发或加重哮喘。

(3)心血管系统:吗啡类药物能模拟缺血性预适应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血液降低,直立性低血压。

2、临床应用: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3、禁忌:支气管哮喘,分娩,哺乳期。诊断未明、意识不清等不能使用。

4、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抑制(主要死因)、针尖样瞳孔,解救药为纳洛酮。

二、哌替啶

1、对妊娠末期子宫收缩无影响,不延长产程。

2、对新生儿呼吸抑制作用极为敏感,故产妇临产前2-4小时不宜使用。

3、剂量过大→明显抑制呼吸;久用→耐受性,依赖性。

第十四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又称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局部组织PG的合成。

解热作用: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PG)合成。

镇痛作用:抑制外周PG降解。

一、阿司匹林

1、临床作用:①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2、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与刺激胃粘膜细胞和抑制COX-1生成PGE2有关;

(2)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减退等;

(3)瑞夷(Reye)综合征:儿童病毒性感染,用于退热时偶可出现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

二、对乙酰氨基酚

1、药理作用: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弱(外周不能抑制COX的合成)。

三、布洛芬

1、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明显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作用机制:抑制COX→抑制PG的产生。

第十五节钙拮抗药

一、钙拮抗药的分类及药名

1、阻断钙离子内流----降压。

2、选择性钙拮抗药:①苯烷胺类:维拉帕米、加洛帕米;②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③苯并噻氮卓类:地尔硫卓(第三代)、二氯呋利。

二、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变异性心绞痛:硝苯地平。不稳定性心绞痛:首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2、尼莫地平,氟桂利嗪----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

3、稳定型心绞痛:选用第三代钙拮抗药。

4、轻中度高血压→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严重高血压→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高血压+冠心病→硝苯地平;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维拉帕米。

5、钙通道阻滞剂可舒张血管+支气管;可保护动脉(抗粥样硬化)+红细胞(防损伤)+血小板(防聚集)+肾功能;对心肌有负性作用。

第十六节抗心律失常药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2)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房颤无作用);

(3)I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普罗帕酮,氟卡尼。

2、Ⅱ类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胺碘酮,延长APD(动作电位时程)和ERP(有效不应期)。

4、IV类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引起便秘),地尔硫卓。

二、胺碘酮

1、阻滞Na+、Ca2+、K+通道,阻滞Na+内流,K+外流。

2、延长不应期:APD、ERP------3相K+外流。

三、普萘洛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还可以抗高血压及心绞痛作用。

四、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速---首选。

第十七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一、强心苷类

1、地高辛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对心脏的作用:①正性肌力→加强心肌收缩,输出量↑,并不增加耗氧量。②负性频率→减慢心率。③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2、临床应用:

(1)心力衰竭:

疗效最好:房颤伴心室率快的心衰。

疗效较好:瓣膜病、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所致心衰。

疗效较差:肺心病、活动性心肌炎、严重心肌损伤所致心衰。

疗效差:严重二狭、缩窄性心包炎、扩心病、肥心病所致心衰及舒张性心衰。

(2)房颤: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循环障碍,多数病人并不能终止房颤。

(3)房扑:强心苷是最常用药物。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使房扑转为房颤。

3、不良反应:

(1)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早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早搏;静滴KCl(不可过量,并发传导阻滞或窦缓者不可补钾而用阿托品),严重心律失常者用苯妥英钠,室速、室颤用利多卡因。

(2)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早期症状。

(3)视觉异常:强心苷中毒的先兆,加上心率<60次/分和低钾为停药指征。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1、抗心衰的作用机制:抑制ATⅡ(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缓激肽生成增加。

2、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后负荷;减少醛固酮生成;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3、防止和逆转心肌与血管重建,改善心功能。

第十八节抗心绞痛药物

一、硝酸甘油

1、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心外膜血管,降低左室舒张压。

2、释放NO扩血管,且NO可促进内源性PGI2释放而舒张血管。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1、药理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

2、可以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但抑制心肌收缩力-----慎用。

3、协同作用:硝酸甘油+普萘洛尔-----降低心肌耗氧量。

4、变异型心绞痛:不宜使用。因为它可加重冠脉收缩或痉挛,从而加重病情。

三、钙拮抗药

1、治疗心绞痛优点:①心肌缺血伴支气管哮喘者更适合。②变异型心绞痛是最佳适应证。首选硝苯地平。③较少诱发心衰。④心肌缺血伴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

第十九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一、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1、机制:HMG-CoA还原酶---阻断HMG-CoA向甲羟戊酸转化。

2、主要作用:降低血浆胆固醇、LDL、VLDL。

3、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肌痛、肌病、头痛等。

二、贝特类

1、抑制乙酰CoA梭化酶,升高HDL,降低TC、TG、VLDL、LDL。

第二十节抗高血压药物

一、利尿药

1、治疗高血压常用药;噻嗪类---利尿剂中最常用。

2、用药初期作用机制:排Na+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

二、钙拮抗类药

1、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2、不良反应:硝苯地平---水肿;维拉帕米---便秘。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类药

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缓激肽降解减少→缓激肽增多→扩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2、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可阻断醛固酮,排钾减少→高钾血症。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致畸作用。

4、停药原因:顽固性咳嗽。不能忍受时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四、其他降压药: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不良反应---低血压。

第二十一节利尿类药物

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抑制Na+-K+-Cl-共转运子→抑制Na+、水重吸收。

一、袢利尿药最有效;排钾耳毒性(呈剂量依赖性)

1、药理作用:呋塞米(速尿)---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2、可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痛风、低钾慎用;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低HDL)。

二、噻嗪类中效;排钾过敏反应(与磺胺有交叉过敏)

1、药理作用:氢氯噻嗪---远曲小管近端皮质部。

2、轻度心衰首选,可用于高血压、尿崩症;可导致高血糖、高脂血症。

3、吲达帕胺不引起血脂改变,可用于高脂血症伴高血压患者。

三、保钾利尿药

1、螺内酯的药理作用:竞争性拮抗醛固酮---醛同酮:肾远曲小管,保钠排钾。

2、不良反应:高血钾,男子乳房女性化、性功能障碍和妇女多毛症。

五、渗透性利尿药

1、甘露醇: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首选。

六、碳酸酐酶抑制药

1、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排钾。治疗青光眼、急性高山病等。

第二十二节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一、肝素

1、药理作用: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Ⅸ、Ⅹ、Ⅺ、Ⅻ的活性。

2、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DIC;体外抗凝。只能静脉、皮下给药。

二、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

1、口服有效,体内有效。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为VitK的拮抗剂,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2、药理作用: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口服避孕药→香豆素类浓度降低。阿司匹林、保泰松→香豆素类浓度升高。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需尽早用药,对血栓形成不超过6小时为佳。

四、促凝血药

1、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及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

五、抗贫血类药物

1、铁剂的临床应用:慢性失血或需铁增加。

2、叶酸、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巨幼细胞性贫血。

六、血容量扩充剂

1、右旋糖酐: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

七、抗血小板药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小剂量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和TXA2的合成,而对PGI2无影响;大剂量抑制血管内皮PGI2合酶活性而减少PGI2合成。应用于防治冠脉疾病、心梗、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

2、双嘧达膜(潘生丁):体内外均有抗血栓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血管内皮PGI2生成并增强PGI2活性,轻度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第二十三节组胺受体阻滞类药物

一、H1受体阻滞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阻断外周H1受体。

二、H2受体阻滞药:雷尼替丁;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

第二十四节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二、支气管扩张药

1、沙丁胺醇、特步他林: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和兴奋中枢作用。

三、抗过敏平喘类药物

1、色甘酸钠---预防速发型过敏反应(I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

第二十五节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抗消化性溃疡

1、奥美拉唑: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质子泵)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目前最强、疗效最好的抑酸剂。可导致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及男性乳腺发育、皮疹等。

第二十七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药理作用

1、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2、四大抗作用:抗炎(抑制多原因引起的炎症),抗毒,抗过敏,抗休克。

3、允许作用:对有些组织无直接活性,但可为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二、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①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②病毒性感染不用。

2、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皮肌炎首选。

3、过敏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预防。

4、抗休克治疗: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5、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过敏性紫癜等。

6、局部应用:湿疹、肛门瘙痒、接触性皮炎、牛皮癣。

三、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

①消化系统并发症:溃疡、出血、穿孔等。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

③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满月脸、水牛背、多毛、水肿等。

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保钠排钾脱钙。

⑥其他: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2、停药反应: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用药病人突然停药引起。停药须缓慢;停药后连续应用ACTH7天左右;停药1年内遇到应激情况应及时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②反跳现象: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引起。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缓解后再缓慢减量、停药。

第二十八节抗甲状腺药物

一、抗甲状腺类药物

1、硫脲类:丙基硫氧嘧啶PTU。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最常见;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

3、复发碘溶液:主要用于甲亢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治疗。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还能拮抗TSH促进激素释放。

第二十九节降血糖药物

双十二大优惠,我为学习加入购物车,必过

21年医师火热报名中...

?直播+重播课手机,电脑都可以看

?线上课程+线下面授:技能,笔试全包含

?现报名赠送新大纲教材书一套

?早准备,早复习通过率高

?第一年不过,次年重学;

星恒医考:整年复习计划,助力你通关拿证

喜欢谁-就分享给谁吧

水滴石穿往期精选▼

临床-精神神经系统习题课回放二2

关于年度护士考试和卫生专业技术考试-湖北省网上报名准备工作通知

21年备考练习题15

21年备考练习题13

21年备考练习题-16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03

白衣天使,谢谢你来过…

临床-精神神经系统习题课回放二1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12

21年备考练习题

模拟测试题-15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02

口腔一、牙体组织1课程回放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bqzd/13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