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病情诊断 > 每日一练儿科疾病习题

每日一练儿科疾病习题



儿科疾病习题

A1型题

1.新生儿期指的是

A.从孕期28周至生后28天

B.从孕期28周至生后2个月

C.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到生后满28天内

D.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到生后满30天内

E.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到生后满3个月内

答案:C

解析: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特点:①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②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③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儿(第一周新生儿)最高。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婴儿期指的是

A.从出生后~满1周岁之前

B.从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从出生后7天~1周岁之前

D.从1岁~2周岁之前

E.从1岁~3周岁之前

答案:A

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包括新生儿期在内。特点:①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加2倍。②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高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消化紊乱与营养紊乱性疾病多见。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③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5~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

3.小儿腕骨骨化中心出全的年龄是

A.5岁

B.6岁

C.8岁

D.10岁

E.12岁

答案:D

解析:小儿的骨化中心10岁时出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

4.小儿体重7kg,身高65cm,头围42cm,乳牙2枚,能独坐一会儿,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此小儿的年龄是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E.9个月

答案:B

解析: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现在小儿65cm,用65cm-50cm=15cm;又因为前半年(6个月)每月长2.5cm即6×2.5=15cm,故可推测小儿为6个月大小;同时6个月乳牙萌出为2颗。

5.下列何者为卡介苗的初种年龄

A.出生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答案:A

解析:小儿疫苗初种的时间为一卡一乙肝,三百二灰八麻。

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足月儿2周内消退

C.早产儿3~4周内消退

D.血清胆红素80~mg/L

E.血清结合胆红素10mg/L左右

答案:A

解析:病理性黄疸特点:①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可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②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μmol/L(12.9mg/dl),早产儿>μmol/L(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0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⑤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出现以上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mg/dL=10mg/L。

7.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病因是

A.妊娠合并高血压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C.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D.母亲体重过轻

E.正常新生儿

答案:B

解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临床特点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大多为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所致。

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高低最主要是由于

A.糖尿病母亲

B.胎龄

C.多胎

D.胎儿性别

E.剖宫产

答案:B

解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临床特点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大多为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所致。

9.男婴,足月顺产,22天。出生体重3g,生后母乳喂养,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至今黄疸不退。胃纳好,体温正常。体检:体重g,除皮肤黄染外,无其他异常。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正常,血清胆红素μmol/L。如何处理

A.血培养

B.测G-6-P活性

C.暂停母乳喂养

D.网织红细胞计数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患儿诊断病理性黄疸,除黄疸外没有其它症状,考虑为母乳性黄疸,可先停喂母乳3~5天,有助于诊断。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见于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10.男婴,足月,自然分娩,娩出时脐带绕颈l周,Apgar评分1分钟与5分钟分别为3分、7分。体检:小儿激惹,拥抱反射增强,肌张力高。最可能是

A.新牛儿低血钙

B.新生儿低血糖

C.新生儿脑膜炎

D.室管膜下出血

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答案:E

解析:评分是3分,属于重度窒息,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生儿脑损伤,引起相应的症状。

11.女婴,足月顺产,生后8天,母乳喂养,食欲减退2天,烦躁,呕吐2天。体检:小儿烦躁,皮肤黄染,呼吸45次/分,心率次/分,血压9.04/6.25kPa(68/47mmHg),血红蛋白g/L,总胆红素μ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宫内感染

B.败血症

C.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D.母乳性黄疸

E.甲状腺功能减退

答案:B

解析: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出生后7天以内发病为早发型,7天以后起病为晚发型。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嗜睡,体重不增等症状.患儿生后8天出现食欲减退,烦躁,黄疸,应首先考虑败血症可能。故应选B。

1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指征,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至少应大于

A.mg/L

B.mg/L

C.mg/L

D.mg/L

E.mg/L

答案:C

解析: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指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应换血: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0.7mg/dl)者;③总胆红素已达到μmo1/L(20mg/dl)者;④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者;⑤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20mg/dL换算一下mg/L。

13.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浅表

B.呼吸频率快

C.呈腹式呼吸

D.呼吸道粘膜缺少SIgA

E.鼻腔短小,狭窄,粘膜血管丰富

答案:E

解析: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14.重症肺炎患儿发生腹胀主要是由

A.低钾血症

B.中毒性肠麻痹

C.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低钠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B

解析: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可是胃肠道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呕吐等,甚至是中毒性肠麻痹时,表现为严重腹胀,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听诊肠鸣音消失。

15.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

B.妥布霉素

C.氨苄青霉素

D.红霉素

E.链霉素

答案:D

解析:支原体肺炎一般首选的药物红霉素。

16.男孩,18个月。咳嗽5天,发热,气喘1天,查体:38℃,咽赤(+),呼吸急促,唇轻度发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对于诊断最有利的体征是

A.呼吸急促,口周发绀

B.肺间不固定的水泡音及哮鸣音

C.鼻翼扇动及三凹征阳性,肺部固定中小水泡音

D.呼气性呼吸困难

E.三凹征阳性

答案:C

解析:该患者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考小儿肺炎的体征;小儿肺炎体征特点是:呼吸表浅、急促、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紫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肺部有固定的中小水泡音。

17.8个月男婴,咳嗽3天,发热伴气促1天,查体:呼吸急促,口周略发青,咽部充血,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白细胞10×/L,N0.65,L0.35,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支气管炎

B.毛细支气管炎

C.原发性肺结核

D.支气管肺炎

E.支气管哮喘

答案:D

解析:患儿以咳嗽、发热起病,查体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临床可诊断支气管肺炎,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病毒感染性肺炎可能性大。

18.患儿4岁,在外面玩耍突然出现喘憋,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不能平卧。曾有毛细支气管炎病史,查体,两肺布满哮鸣音,此症状及体位已持续26个小时未缓解,下列治疗措施哪项不正确

A.吸氧

B.补液、纠正酸中毒

C.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D.脱敏疗法

E.支气管扩张剂

答案:D

解析:脱敏疗法最适用于吸入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因为吸入性过敏原到处飘散,难以避免,故采用脱敏疗法是一种预防哮喘复发的重要措施。目前患者的症状并没有缓解所以不宜用脱敏疗法。

19.男孩,4岁,从小咳嗽,近日来咳嗽加重。少量痰液,昨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面色发白,肢冷,脉搏次/分,血压90/60mmHg,肺普遍哮鸣音,心脏无杂音,口唇发绀,胸片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

A.急性左心衰竭

B.支气管炎

C.炎球菌肺炎

D.支气管哮喘

E.过敏性肺炎

答案:D

解析:本题选D。患者的呼吸困难是突发的,双肺普遍哮鸣音,病史中没有提及其它心肺疾病,考虑支气管哮喘可能性最大。肺普遍哮鸣音提示哮喘。过敏性肺炎等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病人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状浸润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支气管哮喘则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20.18个月小儿,患肺炎1周,近1天来突然反复惊厥4次,昏睡。查体:呼吸不规则,双眼凝视,球结膜充血,水肿,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脑膜刺激征阳性,瞳孔改变。根据病例诊断最大的可能是

A.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炎

B.支气管肺炎合并轻度缺氧

C.支气管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

D.支气管肺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

E.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答案:C

解析:可考虑为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⑥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则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

21.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

A.含蛋白质总量高

B.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

C.含铁量多

D.含乳糖量多

E.含钙、磷高

答案:D

解析:母乳优点:①蛋白质总量虽较少,但其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故在胃内形成凝块小,易被消化吸收;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②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供给丰富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颗粒小,又含较多解脂酶,有利于消化吸收;③乳糖量多,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④含微量元素如锌、铜、碘较多,铁含量虽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却高于牛乳5倍,故母乳喂养者贫血发生率低;⑤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较少发生佝偻病;但维生素D和K含量较低,故鼓励户外活动,乳母适当补充维生素K;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牛乳是最常用的代乳品,但成分并不适合婴儿。牛乳中所含乳糖较人乳中为少,故喂食时最好添加5%~8%的糖,且主要是甲型乳糖。

22.营养素需要,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不正确是

A.6个月以下婴儿为45%~50%

B.6个月~2岁为35%~40%

C.2~7岁为30%~35%

D.7岁以上为25%~30%。

E.2~7岁为25%~35%

答案:E

解析: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6个月以下婴儿为45%~50%,6个月~2岁为35%~40%,2~7岁为30%~35%,7岁以上为25%~30%。

2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匿型体征是

A.喉痉挛

B.Kernig(克氏)征阳性

C.Brudzinski征阳性

D.Trousseau(陶瑟)征阳性

E.Barbinski(巴氏)征阳性

答案:D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隐匿型没有典型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下列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1)面神经征(Chvosteksign):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2)腓反射:以叩诊锤击膝下外侧排骨小头处的排神经,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3)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24.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A.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B.临时钙化带消失

C.干骺端增宽

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E.干骺端呈毛刷状

答案:A

解析: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钙磷乘积亦渐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25.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于

A.总液体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B.总液体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

C.总液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D.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E.总液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答案:A

解析:重症营养不良: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重而出现浮肿。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转运,钠在细胞潴留,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

26.1岁男孩,多汗,夜惊,体检:前囟门2cm×2cm,方颅,出牙2个,串珠明显,血钙2mmol/L(8mg/dl),Ca×P=28,伴有消化功能障碍,并影响动作。采用哪项治疗

A.补充钙剂

B.口服维生素D剂IU/日及钙剂

C.口服维生素D剂IU/日及钙剂

D.注射维生素D20万IU~30万IU,注射1次,1个月后改预防量

E.注射维生素D万IUl次肌注即可

答案:D

解析:补充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O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②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万~30万IU,一般1次即可,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27.1岁男婴,母乳少,长期以米汤、稀饭喂养,不规律添加辅食,食欲差,精神差,皮下脂肪减少,诊断为: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A.皮肤干燥

B.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

C.身高低于正常

D.皮下脂肪减少

E.体重不增或减轻

答案:E

解析: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病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时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减低,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

28.冬季出生一男婴,足月顺产,现已4个月,体重5.8kg,只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日来,婴儿多烦躁,易激惹,夜惊,多汗,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惊吓

B.营养不良

C.佝偻病活动期

D.佝偻病早期

E.先天性佝偻病

答案:D

解析:佝偻病初期(早期)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生化检查改变轻微: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

29.典型麻疹首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

A.面部、颈部

B.耳后、颈部发际边缘

C.躯干

D.四肢

E.手、足

答案:B

解析: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30.关于中毒性痢疾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小儿

B.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特异性体质有关

C.由痢疾杆菌裂解后释放出大量外毒素进入血循环所致

D.未腹泻前即出现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

E.临床分型: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

答案:C

解析:并不是细菌裂解后才释放的。因为痢疾杆菌侵袭后产生内、外毒素使肠粘膜受损,病变部位有多核细胞浸润,形成脓肿或溃疡。病变局部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使血管壁周围组织严重水肿,内脏器官(如脑、肝、肾及肾上腺等)出现水肿。可分为四型。(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精神萎靡,面色苍灰,四肢凉冷、脉搏细速,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偏低、脉压减小,重者谵妄或昏迷,皮肤花纹、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音低钝,少尿等。后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反复惊厥、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包括:烦躁、谵妄、昏睡、昏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病情危重,病死率高。(4)混合型: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更重,病死率很高。严重病例常合并DIC衰竭,偶可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

31.1岁患儿,发热、咳嗽、畏光,第4天起从耳后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疹5天热仍不退,咳嗽加重,伴喘,口周发绀,鼻翼扇动,肺部有中小水泡音,心率次/分,肝肋下3.0cm,诊断为

A.麻疹并发肺炎

B.风疹并发肺炎

C.麻疹并发肺炎,心衰

D.风疹并发肺炎,心衰

E.猩红热并发肺炎

答案:C

解析:题中患儿感染麻疹(从出疹的顺序和特点上考虑是麻疹)后,出现心率增快,肝大,肺部有炎症。肝大可能为体循环淤血所致。体循环淤血需要考虑是右心功能不全所致。题中患儿可能呼吸、循环系统处于失代偿状态(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心率次/分。肝肋下3.0cm)。考虑在所有的选项中,选项C较恰当。

32.患儿5岁,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在充分扩容的基本上,要调整血管舒缩功能需要的药物是不正确是

A.东莨菪碱

B.酚妥拉明

C.多巴胺

D.阿拉明

E.地塞米松

答案:E

解析:地塞米松,又叫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是抗炎、抗过敏药物。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的治疗。不是血管活性药物。

33.男婴,10个月,4天前发热、流涕、干咳。体温逐渐增高,面、颈部见少许红色斑丘疹,今晨开始四肢厥冷、嗜睡、气促、皮疹消退而来诊。体查:T40℃,P次/分,皮肤呈花斑状,结膜充血,颊粘膜充血、粗糙,隐约可见白色膜状物,心音较弱。两肺散在细湿啰音,肝肋下2cm,脑膜刺激征(-)。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A.病毒性肺炎并休克

B.支气管肺炎并休克

C.麻疹并肺炎、心力衰竭

D.金葡菌肺炎、败血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发热4天后,出现皮疹,体温逐渐增高,面、颈部见少许红色斑丘疹,提示麻疹可能性较大。两肺散在细湿啰音考虑合并肺炎。心音较弱,肝肋下2cm,患者考虑合并心衰。

34.小儿时期患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为

A.原发型肺结核

B.结核性胸膜炎

C.粟粒性肺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E.结核性腹膜炎

34.小儿时期患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为

A.原发型肺结核

B.结核性胸膜炎

C.粟粒性肺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E.结核性腹膜炎

答案:A

解析:小儿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以原发型肺结核为常见,年长儿可见到继发性肺结核。

35.4岁小儿,近1个月低热,乏力、易怒且消瘦,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无啰音,肝肋下1.5cm,结核菌素试验(++),胸片: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诊断为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淋巴结核

C.原发综合征

D.浸润性肺结核

E.颈部淋巴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

答案:C

解析:考虑为C。近1个月低热。乏力、易怒且消瘦,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提示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36.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是

A.呕吐、腹泻次数

B.脱水程度

C.酸中毒症状

D.呼吸症状

E.血气分析

答案:E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如何诊断酸中毒,故早期血气分析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37.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不正确的是

A.含有胆汁的喷射性呕吐

B.呕吐是本病的主要体征

C.右上腹肿块是本病特有体征

D.胃蠕动波常见

E.可伴有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答案:A

解析:典型症状和体征为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1)呕吐为本病主要症状,一般在出生后2~4周,少数于出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出生后2~3个月发病者。开始为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患儿因呕吐频繁使胃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吐出物可含咖啡样物或带血。患儿食欲旺盛,呕吐后即饥饿欲食。(2)胃蠕动波常见但非特有体征。蠕动波从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移动,到幽门即消失。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3)右上腹肿块为本病特有体征,具有诊断意义,临床检出率可达60%~80%。用指端在右季肋下腹直肌外缘处轻轻向深部按扪,可触到橄榄形、光滑、质较硬的肿块,可以移动。(4)黄疸约1%~2%患儿伴有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可能与饥饿和肝功能不成熟,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不足,以及大便排出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有关。(5)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因反复呕吐,营养物质及水摄入不足,并有H+和Cl-的大量丢失,患儿初起体重不增,以后下降,逐渐出现营养不良、脱水、低氯性碱中毒等,晚期脱水加重,组织缺氧,产生乳酸血症,低钾血症;肾功能损害时,酸性代谢产物潴留,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38.婴幼儿酶最先出现是

A.糜蛋白酶

B.羟基肽酶

C.脂肪酶

D.淀粉酶

E.胰蛋白酶

答案:E

解析: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酶类出现的顺序为最先是胰蛋白酶,而后是糜蛋白酶、羟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39.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眼眶前囟深凹

B.皮肤弹性极差

C.哭无泪,尿量极少

D.精神极度萎靡

E.外周循环衰竭

答案:E

解析:①轻度脱水时体内水分丢失相当于体重的5%(体重下降5%),临床表现不明显,稍有精神不振、轻微口渴,尿少、皮肤弹性正常。治疗只需去除病因,口服补液盐(ORS)冲剂,24小时总入液量达~ml/kg即可恢复;②中度脱水时体内水分丢失相当于体重的5%~10%(体重下降5%~10%)。临床表现较明显,精神不振或躁动不安、口渴、尿少、口唇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治疗时应静脉输液,量为~ml/(kg·d),按其计算量的1/2~2/3补充,其余量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决定其取舍;③重度脱水时体内水分丢失相当体重的10%以上。临床表现非常明显,反应差,无欲状,躁动或昏睡,四肢凉,脉细弱,皮肤弹性消失,尿极少或无尿、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短期内即可死亡。

40.婴儿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

A.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

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C.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D.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E.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答案:E

解析: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病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调整肠道菌群及饮食疗法。

41.8个月女孩,发热、腹泻轻咳2天入院,大便10余次/日,蛋花汤样,大便镜检:白细胞2~3个/HP,大便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WBC7.5×/L,除轻度脱水征外,无其他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病毒性肠炎

D.金葡菌肠炎

E.真菌性肠炎

答案:C

解析:大便镜检:白细胞2~3个/HP,大便细菌培养阴性,没有提示有细菌感染。病毒性肠炎:各种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淤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

42.5个月男婴。母乳喂养,腹泻2个月,大便5~6次/天,稀糊便,无脓血,食欲好,面有湿疹,体重7.1kg。最可能的诊断

A.生理性腹泻

B.过敏性腹泻

C.饮食性腹泻

D.迁延性腹泻

E.感染性腹泻

答案:A

解析: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43.男婴,6个月。腹泻2天,稀水样便5~6次/天,量中等,偶吐奶,尿略减少。前囟及眼窝稍凹陷。下列处理哪项不妥

A.喂母奶,暂停辅食

B.口服补液盐

C.给鞣酸蛋白

D.加强护理

E.补充各种维生素

答案:C

解析:本题选C。题中患儿为急性腹泻,考虑此时不宜用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在胃内不分解,至小肠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减轻刺激,减少炎症渗透物和减慢肠蠕动而起收敛止泻作用。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一般用于慢性腹泻。

44.8个月患儿,腹泻5天,稀水便1日10余次,尿减少,体重5.5kg,皮下脂肪0.4cm,足稍凉,二氧化碳结合力为9mmol/L,血钠mmol/L,本例脱水程度及性质是

A.轻度脱水,等渗性

B.轻度脱水,低渗性

C.中度脱水,等渗性

D.中度脱水,低渗性

E.重度脱水,低渗性

答案:D

解析:(1)轻度脱水:是水量为体重的5%(约每千克体体重50毫升)。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啼哭时沿有泪,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善良好,两眼窝稍有凹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2)中度脱水:是水量约为体重的5%~10%(每千克体重50~毫升)。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3)重度脱水:是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每千克体重~毫升),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渴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低渗:血清钠mmol/L;等渗:血清钠~mmol/L;高渗:血清钠mmol/L。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为在腹部脐旁乳头线上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处,将皮肤捏起,测量其上沿厚度。正常小儿多在0.8厘米以上,低于0.8厘米则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一般小于1厘米。轻度(Ⅰ度):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0.8cm,体重较正常低15%~25%;中度(Ⅱ度):腹壁皮下脂肪小于0.4cm,体重较正常低25%~40%;重度(Ⅲ度):腹壁皮下脂肪消失,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

45.室间隔缺损患儿有时出现声音嘶哑,其原因是

A.扩张的右心房压迫喉返神经

B.扩张的左心房压迫喉返神经

C.扩张的主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D.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E.扩张的左、右心房压迫喉返神经

答案:D

解析:室间隔患儿可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

46.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

A.第2~4周

B.第2~8周

C.第3~8周

D.第4~8周

E.第8~12周

答案:B

解析: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

答案:C

解析:房间隔缺损一般是右心室增大,室间隔缺损一般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增大,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通过导管引起的分流。由于主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均超过肺动脉,因而通过未必动脉导管的左向右分流的血液连续不断,是肺循环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

47.左房、左室可增大的先心病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症

答案:B

解析: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检查心影正常或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肺门血管影增粗,搏动增强,可有肺门“舞蹈”。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亦增大。主动脉弓增大,这一特征与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不同,有鉴别意义。

49.男,6个月。患法洛四联症。近2天反复于哭闹时突然四肢抽搐,青紫加重,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持续时间2~3分钟。主要原因是

A.脑炎

B.脑栓塞

C.心力衰竭

D.肺动脉梗阻

E.心包炎

答案:D

解析:法洛四联症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发生昏厥、抽搐。

50.女孩,8岁。于4个月前开始不规则发热,体温38~39℃,2个月前出现气促、咳嗽、下肢水肿,抗结核治疗后无效,1岁时诊断为“先心病”。体检:T:38.5℃,P次/分,R48次/分,颈静脉怒张,心前区隆起,于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连续杂音,伴震颤,肝肋下4.0cm,尿常规:蛋白(+)。本例应诊断为

A.先心病(动脉导管末闭)合并心力衰竭

B.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

C.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结核

D.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力衰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答案:E

解析:题干中虽没有明确的辅助检查提示,但已有的提示中即可考虑选答案E。患者体征“2个月前出现气促、咳嗽、下肢水肿,抗结核治疗后无效,”提示心衰。4个月前开始不规则发热,体温38~39℃,且有明确的先心病病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大多由毒力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引起,少数由肠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常发生于已有病变的瓣膜上(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菌多从某一感染病灶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症状:起病较缓慢,表现为发热,热性不规则,乏力多汗,进行性贫血,体重减轻,也有关节酸痛等,后期可有器官栓塞症状出现。

更多学习资料,经验交流,请加入以下群号

临床群1:421882

点击链接加入群: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bqzd/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