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病情诊断 > 奶牛前胃弛缓的鉴别诊断
奶牛前胃弛缓的鉴别诊断
摘要
前胃弛缓是指反刍动物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量降低,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和前胃蠕动机能减弱或停止。笔者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简要概述,并将该病的诊治及预防加以阐述,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反刍减退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奶牛疾病。
1病例
年1月3日,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兰克日村村民格尔图饲养1头黑白花奶牛中等体型八成膘,该牛奶产量下降体温略高,精神不振。主诉:该牛已病7d,当地兽医诊断为鼓气及感冒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补液疗法约5d,病情不见好转,来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畜牧兽医站治疗。
2临床症状及诊断
(1)根据该牛的病史:该牛已病7d曾采食大量玉米秆,当地兽医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补液疗法约5d,病情不见好转。
(2)根据临床症状:体温:39.9℃,脉搏68次/min,呼吸23次/min,鼻镜干燥,口津滑液,口色微黄,饮食基本废绝,不反刍,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蠕动次数减少,触诊瘤胃松软,轻度鼓气,腹部卷缩,尿黄,排少量灰黑色恶臭粪便。
(3)根据实验室诊断:病牛的血象和瘤胃内环境有明显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升高,血沉减慢,瘤胃pH值降至5.5以下(正常变动范围为5~7)纤毛虫活动数量减少等。
(4)病理剖检特点:病牛死后瘤胃胀满,打开瘤胃发现瘤胃黏膜脱落,内容物酸臭难闻并覆盖脱落的黏膜,瘤胃壁有大量密集的点状出血和淤血等以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确诊。
3前胃弛缓的病因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有关。
(1)饲料过于单一,长期饲喂粗纤维营养成分少的稻草,麦秸豆秸花生蔓等,使消化机能陷于单调和贫乏,一旦变换饲料即引起消化不良。
(2)饲料质量低劣,多因饲草料缺乏,利用野生杂草、作物秸秆及棉秆,由于纤维粗硬刺激性强难以消化,受过热的饲料、冻结的饲料块根、霉败的酒糟或豆渣等易导致消化障碍常导致本病发生。
(3)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料日粮配合不当,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引起低血钙症,影响到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导致本病发生。
(4)饲养失宜,不按时饲喂或因精料过多饲草不足,或奶牛因突然变换饲料,新收的大麦小麦等谷类或优良青贮,任其采食,都引起消化紊乱而成为本病的发生原因。
(5)当运动不足,缺乏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陷于弛缓也导致本病发生。
(6)应激在家畜中,特别是奶牛由于受到饲养管理方法与严寒酷暑、饥饿疲劳、剧烈疼痛、感染与中毒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引起应急系统复杂反应发生前胃弛缓现象。
(7)继发性前胃弛缓通常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比较复杂,多见于某些寄生虫如:肝片吸虫病,某些传染病,口蹄疫等,某些代谢病如:骨软症、生产瘫痪以及前胃的其他疾病均继发本病,此外治疗用药不当长期应用磺胺类和抗生素制剂,瘤胃内菌群共生关系破坏,因而发生消化不良呈现前胃弛缓。
4前胃弛缓鉴别诊断点
4.1具有前胃弛缓综合症的前胃疾病
(1)单纯性消化不良即俗称前胃弛缓,具有饲养失宜的病史,瘤胃触诊内容物松软,增强瘤胃运动机能,改善瘤胃内环境疗效显著。
(2)瘤胃积食,有过食病史,瘤胃内容物膨满而黏硬,左腹膨大排粪迟滞。
(3)瘤胃鼓气具有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的病史,临床上呼吸高度困难,腹围急剧膨大,触诊瘤胃紧张而富有弹性为特征。
(4)瘤胃酸中毒具有食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病史,起病急,病程短,消化障碍明显,瘤胃内容物松软,pH值低于5,严重脱水,循环衰竭。
(5)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顽固性消化障碍,触压网胃疼痛,行为姿势异常。
(6)瓣胃阻塞,瓣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触诊疼痛,瓣胃穿刺有阻力排粪干少色暗。
(7)瘤胃碱中毒,具有采食高蛋白质饲料或非蛋白氮物质的病史,消化不良反复发生瘤胃鼓气。瘤胃内容物pH值大于7.5,代谢性碱中毒。
(8)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具有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病史,慢性病程,厌食,积液积气,直检瘤胃呈L型扩张。
4.2具有前胃弛缓综合性真胃疾病
(1)真胃阻塞,具有长期采食粗硬细碎草料的生活史,内容物黏硬代谢性碱中毒,低氯血症,低钾血症。
(2)真胃溃疡,排油样黑便,明显的贫血的特征,触压有疼痛,有的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的症状。
(3)真胃左方变位,分娩或流产后呈现消化不良,轻度腹痛,酮病综合征,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在肋弓后方局限性膨隆,冲击或触诊有震水音,叩诊发鼓音,叩诊触诊结合有钢管音,穿刺液pH值为1~3。
(4)真胃右方变位,具有右肋弓后腹部膨隆冲击或触诊有震水音,叩诊发鼓音,叩诊触诊结合有钢管音,穿刺液pH值为1~3,真胃发生扭转时腹痛剧烈,全身症状加重迅速发生循环衰竭。
(5)盲肠扩张及扭转,产后不久呈现前胃弛缓,扭转时罕见腹痛表现,排糊状暗黑色便。
5治疗
对于其他疾病继发的前胃弛缓,应当对应治疗及时排除病因,再对症治疗,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患牛前胃蠕动,健胃以加快内容物的消化,促进食欲以及反刍的恢复。
(1)加强前胃的神经兴奋性:10%氯化钙钠液~mL静脉注射。
(2)针对食欲废绝和中毒症状:5%糖~mL,5%碳酸氢钠液~mL,促反刍液~mL或反刍散g温水灌腹。
(3)中药疗法:健脾益气,温化水湿,可参考配方如下:党参45g、白术45g、厚朴30g、槟榔24g、肉桂18g、甘草18g,研细末,开水冲服。
(4)茶水疗法:取茶叶~g,水8~10kg先清水烧致沸腾,加入茶叶,浸泡15min,然后再煮沸5min过滤去杂后温一次灌腹,1次/d,一般1~2次见效。
6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应注意不喂霉败、冰冻、糜烂等品质不良的饲料。
(2)加强运动,故应注意圈养奶牛的适当运动。
(3)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这些物质缺乏影响到神经体液调节,导致本病的发生。
(4)尽量避免外界应激反应,圈舍保持安静,避免奇异声音光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干扰,注意圈舍通风和卫生,保暖等。
7结论
通过上述疾病的了解可以看出本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危害,建立并坚持合理的饲养制度,严格饲养管理给予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加强运动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曼斯克: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畜牧兽医站
巴格那:新疆博湖县畜牧兽医站
摘自:《当代畜牧》年3月中旬刊。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