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相关医院 > 什么是ldquo水中毒rdquo
什么是ldquo水中毒rdquo
近日,一则“一次性喝水过多致水中毒”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一。原来,深圳一女子为了做检查,一次性喝了3.2L的水,结果出现恶心呕吐、手脚抽搐等症状,诊断结果为“水中毒”。
图片来源于环球时报
中毒方式千千万,没想到,喝水喝太多也会中毒?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细胞吸收了过多的水分。人体在大量出汗后,会同时流失一部分水分和电解质。此时快速、大量喝淡水,只补充了水分却没有补充电解质,血液中的电解质会被“稀释”。血液中电解质浓度低,细胞中电解质浓度高,水分更容易从血液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水肿,这就造成了“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图片来源于pexels
如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会导致严重的不显性失水,在这种状态下突然大量补充液体,会直接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循环内,引发低钠血症。水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急性水中毒
发病急骤,过多水分导致的脑细胞肿胀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力失常甚至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慢性水中毒
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掩盖,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水中毒一经诊断,需立即停止水分摄入,程度较轻者,机体排除多余水分后即可缓解,严重者,需同时应用利尿剂以促进尿液排出。哪些情况会引起水中毒?
世卫组织专家提出,每天摄入超过4L水可能会引起水中毒。但也强调,这种情况十分罕见,需要一次性摄入过量的水才会导致水中毒。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常喝水不会轻易改变体液的浓度,关键在于短时间内喝超过4L水会造成水中毒。但如果喝水太多太快时,如每小时饮入2L水,持续超过2小时,循环血量急剧增加,然而尿液排出并不能相应地快速增加,导致血液钠离子浓度低于mmol/L,会出现细胞水肿等现象。当摄入超过6L水时,足以使一个75kg体重的成年人死亡。图片来源于pexels
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因为喝水过多导致“水中毒”,更常见的情况是本身就存在肾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运动后一次性饮用淡水过多、医源性输液过多,精神状态异常等原因造成水中毒。关于喝水的几个说法
喝水越多,对肾越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以生成尿液的形式,将体内的杂质和毒素排出体外,肾功能健康可以维持我们体内电解质平衡,而且还可以维持血压,促进血细胞生成,所以肾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适量的喝水是不会给肾脏造成负担的。但是如果喝水太多过快,肾脏就需要加快工作来代谢这些水分,长期过量的饮水对肾脏也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对于肾脏功能有问题的朋友。比如肾功能衰竭的人一定要注意喝水量,如果过多的饮食就会使体内水分过多,容易引发其他身体疾病。图片来源于pixabay
尿液的颜色成透明色才是喝足了水?
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这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正常的尿液颜色呈现出淡黄色,类似柠檬黄。如果小便颜色正常,则基本认为补水量合适,应继续保持。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甚至褐色,说明补水量太少,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尿液透明无色,则说明补水过量,应适当减少喝水量。但是,尿液的形成及排出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尿液颜色来判断身体的水分状态是相对延迟的,最好是使用固定体积的水杯喝水,估算每天的喝水量。喝水不够,大脑会迟钝?
脑组织中含水85%,如果水摄入不足就影响大脑的认知能力。科学研究显示,脱水状态下,机体脑内的渗透压较高,会引起高渗透压应激,进而损伤认知能力或加重已有的认知能力损伤的程度。如果机体存在认知能力损伤时,会使机体对“口渴”的感觉变得不敏感,进而减少对水的摄取,容易造成机体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图片来源于pixabay
由此可见,脱水状态和认知能力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脱水状态还会导致脑内甲醛含量升高,损伤脑神经细胞。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极端情况,大脑有自身的保护机制,“喝水不够,大脑会迟钝”在理论上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中很难真的发生。这些吃多了也“有毒”?
俗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剂量才是决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性的关键因素。对于毒性很大的物质,摄入极少量也可能表现为无毒,而有些健康的食物,摄入量过多时也是毒物。食盐
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但如果摄入过量,则可能引发高钠血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图片来源于pexels
榴莲
榴莲,也是很多人的心头爱,但是食用过多会导致高血压。海鲜
海鲜食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营养美味的代名词,但过多食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增加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参考资料
1、新华社.世卫组织:喝太多水可能中毒,别超过这个量!
2、科普中国.热搜第一!水喝太多竟会"中毒",有人差点丧命!千万别超过这个量
3、上海药讯.多喝水防“病毒”,当心“水中毒”!
温馨提示
实际上,我们健康人的肾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不会因为多喝了些水就“罢工”。但是,喝水也应做到“少量多次”!
来源:谣言过滤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