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相关医院 > 酸非寻常
酸非寻常
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纳差、乏力5月余,伴心悸10天”来诊。
患者5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呕吐1次,为内容物,医院,血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6U/L、谷草转氨酶.4U/L、白蛋白34.2g/L、谷氨酰转肽酶U/L、肌酐.2umol/L、乳酸脱氢酶.8U\L,血气分析PH值7.14、剩余碱-20.7mmol/L,细胞外剩余碱-22.5mmol/L,乳酸7.3mmol/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经碳酸氢钠纠酸、补液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入ICU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合并发热、腹泻、PCT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贫血(HGB最低至68g/L),医院行比阿培南抗感染、胸腹腔穿刺引流、补充白蛋白、输注血浆、输血、保肝治疗。患者肝酶降低、乳酸正常、血肌酐降低至umol/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纳差、乏力,伴心悸,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胸闷、胸痛,医院,血化验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37.2g/L、谷氨酰转肽酶39.9U/L、肌酐umol/L、乳酸脱氢酶U\L,血气分析PH值7.16,BE-21.6mmol/L,乳酸7.7mmol/L,C反应蛋白74mg/L,并伴有阵发性房颤,医院CCU,给予普罗帕酮复律、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保肝治疗后,患者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特转入我院。
患者肾衰、尿少,代谢酸中毒突出,阵发性房颤,予肾脏替代治疗、控制心室率及输注血液制品对症后心律转窦,凝血好转(Fbg:0.86→1.91、PT、APTT正常),乳酸:21→mmol/L,血常规:Hb:65-85g/L,WBC:8.7→1.67×/L,NEUT#:2.8→0.46×/L,Plt:40-70×/L,复查肝肾功:ALT→50U/L,AST→43U/L,Cr→umol/L,LDH→U/L,好转后转入急诊留观。继续完善相关检查:CMV-DNA、EBV-DNA(-)。胸腹盆CT:双肺多发索条、淡片影,双肺下叶少许实变影,考虑肺部感染;右肺下叶点状钙化;左肺上叶胸膜下淡结节;双腋下、两肺门及纵隔多发小淋巴结;心脏增大;冠状动脉血管壁多发钙化;心包前方小结节;双侧胸腔积液,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膜略增厚;甲状腺体积饱满、密度不均匀。腹盆腔积液;腹盆腔皮下多发水肿;双肾小囊肿;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左侧腹壁皮下结节。PET/CT:多浆膜腔积液,双肾皮质代谢轻度减低;肝脏增大、肝脾代谢增高(SUVmax4)、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增高(SUVmax7.9)、全脑代谢弥漫性减低,均考虑继发性改变可能;左肺下叶无明显代谢活性小结节、纵膈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均无明显代谢活性。
行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淋巴瘤骨髓侵犯。(红系早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占4.5%,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淋巴、单核及粒系各阶段比例及形态正常。骨髓片中可见淋巴瘤细胞,占6.5%,该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核圆形不规则;染色质粗颗粒状,深紫红色;核膜厚,部分细胞可见核仁;胞浆量较丰富,深蓝色,可见大量空泡)。
骨髓活检:造血比例大致正常,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成片B淋巴细胞浸润,需除外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免疫组化结果:CD2(散在+),CD20(+),CDa(散在+),CD61(个别+),MPO(部分+)。
骨髓活检病理外送北医三院高子芬教授会诊回报:免疫组化:CD20(+),CD19(+),CD10(-),MYC(40%+),BCL-2(50%+),BCL-6(+),MUM-1(+),Ki%+,EBER(-),P53(++,野生型);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
该例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内环境指标好转,但乳酸始终未见明显明显下降,乳酸升高程度与酸碱平衡不成比例,考虑患者乳酸为A型可能性小,进一步追查病因发现其为淋巴瘤。
乳酸酸中毒是引起住院患者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组织氧合受损通常是乳酸盐生成增加的原因。
乳酸酸中毒通常定义为血浆乳酸盐浓度高于4mmol/L,即使患者没有全身型酸中毒。
乳酸盐积聚的原因通常如下:丙酮酸盐生成增加;丙酮酸盐向二氧化碳和水或葡萄糖的转化减少;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使丙酮酸盐/乳酸盐比值向乳酸盐增多的方向转变。
●A型乳酸酸中毒与休克(由低血容量、心力衰竭或脓毒症引起)或心肺骤停时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组织氧合受损有关。由葡萄糖向丙酮酸盐的加速生成也在某些类型的A型乳酸酸中毒(尤其是脓毒性休克中)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部分患者中,同时发生的呼吸性酸中毒促发了酸血症。
●B型乳酸酸中毒发生于无明显全身性灌注不足的患者。B型乳酸酸中毒的原因包括:毒素诱导的细胞代谢损伤、局部组织缺血、高剂量二甲双胍、恶性肿瘤相关性乳酸酸中毒、酗酒以及HIV感染者中药物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D-乳酸酸中毒是一种罕见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于短肠综合征或其他类型吸收不良的患者。它也可发生于静脉快速输注大剂量丙二醇(某些静注用药物的溶剂)的患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以上解析内容参考自uptodate
下一期
女性,66岁,干咳10天,发热5天,加重伴间断意识障碍3天来诊。
患者儿子代诉:患者年4月12日受凉感冒后出现干咳,无痰,无发热、关节痛、肌痛等不适,医院查胸片提示肺炎,予感冒药(具体药名、剂量不详)口服治疗,效果不佳,持续干咳状态。4月17日出现发热,Tmax:39.0℃,上午、下午各发热1次,医院查肺CT:肺部感染,予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静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及退热等治疗,干咳略缓解,但体温仍波动在38.5℃-39.5℃(4月17日-4月19日),间断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进食后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4月19日19时出现呼之不应,测体温38.5℃,予冰袋物理降温,至21时20分神志自行转清,复查胸CT提示:双肺磨玻璃伴渗出。于4月20日16时30分体温升高至38.9℃,伴发胡言乱语、自言自语从1数到,静推退热针(药名、剂量不详)后体温下降至36.7℃,至17时30分呼之不应,无四肢僵直、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于19:00由救护车转我院,途中血氧饱和度监测55%(
NC5L/min);于20时21分我院急诊流水就诊心电监测显示:心率93次/分,血氧饱和度43%(NC5L/min),血压/60mmHg,立即转入急诊抢救室,查:CRP大于mg/L,PCT0.96ng/ml,血气:pCO→38→36mmHg,pO→63→78mmHg,sO.8→89.2→93.6%,cLac1.9→1.5→4.0mmol/L;胸部CT:
该患者考虑何病?下一步如何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