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相关医院 > 读心术临床护士最实用心电图攻略,5分
读心术临床护士最实用心电图攻略,5分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ph
心电图
心肌的电冲动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产生电位差别,通过心电描记器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即为心电图(简称ECG)。是反映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今天就跟着小凯一起学习下心电图的必备知识吧,让你变成一个可以读心的人~?
典型心电图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相同的组波构成,包括P波,P-R段、QRS段、ST段、T波和U波。
心电图的导联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标准导联:Ⅰ导联(右臂-,左臂+);Ⅱ导联(右臂-,左足+);Ⅲ导联(左臂-,左足+)。
加压单极肢导联:aVR导联(右臂);aVL导联(左臂);aVF导联(左足)。
单极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正常心电图的形成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反映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电位和时间变化,因其传导缓慢,电位变化微弱,表现为等电位线。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肌传导纤维的复极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P波:
振幅<0.20mv
时间<0.11sec
I,II,aVF,V4-V6直立,aVR倒置。
PR间期:
正常0.12~0.20sec
QRS波群:
宽度:0.06~0.10sec,≤0.11sec。
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V1导联R/Sl,而V5导联R/Sl。
V5、V6导联R2.5mv,V1导联R1.0mv
aVR导联R0.5mv
aVL导联R1.2mv,aVF导联R2.0mv
I导联R1.5mv
Q0.04sec,同导联1/4R。
STsegment:
V1、V2导联ST抬高0.3mV,V3导联ST抬高0.5,V4~V6导联ST抬高0.10mV。
任何导联ST压低0.05mV。
Twave:
除aVR导联(偶见V1)外的单级肢体导联直立。Twave同导联R波1/10。
QTinterval:
正常0.32~0.44sec.
Uwave:
T波之后的小波,U波增高见于低钾血症。
心电图图示讲解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窦性心动过缓:
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房性期前收缩:
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具体来说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室性期前收缩:
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张的气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
房扑: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波。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始出现。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各个波形正常,但P波的节律与QRS波的节律没有联系,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波次/分;QRS波只有42次/分。
左、右心室肥厚:
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增高为标准。
典型心肌缺血:
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0.1mv或抬高0.3mv。V的ST段下移。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形态改变代表的疾病P波增宽见于: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心病;高血压;急性左心衰;房内传导阻滞;心房梗死;
P波增高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横位心;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病变;交界性心律;
P波形态变化见于:房性心律游走;多源性房性早搏(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房性融合波;双重心房心律等。
P-R间期改变见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心肌炎;迷走张力增高;房性早搏(房早);交界性心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段偏移见于:心房梗死;心房复极波明显,可使P-R段压低。
P-R段不等见于;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高电压见于:左、右心室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内差异性传导;室性早搏(室早)、室性逸搏、室性融合波等。
QSR波低电压见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肥胖、肺气肿;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
QSR波宽大畸形见于: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早;心室肥大;高血钾;心肌炎、心肌病;室内差异性传导。
QSR波形态变化见于:多源或多形性室早;房早或房性心室颤动(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早搏与融合波并存;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并行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Q波变异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高度顺钟向转位;心肌梗死(心梗);心肌病;室间隔肥厚;右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
ST段压低见于:心肌供血不足;急性非Q波型心梗;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病;低钾血症;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大。
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梗;急性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征;室壁瘤(持续抬高3~6个月);变异性心绞痛。
ST段延长或缩短见于。低血钙:ST段延长;高血钙、心动过速:ST段缩短。
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低血钾、药物(乙胺碘呋酮、奎尼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等。
T波高耸见于:急性心梗超急性期;高钾血症;早期复极综合征;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包炎。
TP融合见于:心动过速;房性早搏。
Q-T间期延长见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心肌炎、心肌病;室内传导阻滞;酸中毒、低镁血症;奎尼丁、乙胺碘呋酮等药物;
Q-T间期缩短见于:使用洋地黄过程中;高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心动过速。
u波倒置见于: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肌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钾血症;心肌梗死早期。
u波增高见于: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镁血症;冠脉供血不足;药物(奎尼丁、洋地黄、乙胺碘呋酮等)、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等。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钾血症、交感张力增高、深吸气、运动等也可见P波增高;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P波低平(振幅0.05mV)见于:高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气肿、气胸。
P波消失见于:窦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室传导;房颤或房扑;交界性早搏或交界性心律;阵发性室速等。
P波倒置见于:右位心;左心房心律。
电轴左偏见于:左前分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下壁心梗;肺气肿;B型预激综合征;高钾血症。
电轴右偏见于:左后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A型预激综合征;前侧壁心梗;垂位心脏。
九月报班
就送拿分技巧速成班
试听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