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体现 > 三种饮食调整,降血压少吃药
三种饮食调整,降血压少吃药
降低血压的动物蛋白
美国研究结果表明:35~57岁男性美国人中,收缩压~mmHg者比收缩压mmHg者多死亡人数占总多死亡人数的35.1%,而收缩压在~mmHg,即1级高血压患者,多死亡人数占总多死亡人数的41.0%。由于血压在上述水平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如果都用药物治非但不现实,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非药物治疗已成为高血压治疗方案的第一阶梯,并要贯穿高血压药物治疗全过程。
饮食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的关键内容。大量研究已证明,血压对心血管病死亡和总死亡的危险性是在整个血压分布范围内连续增高的,并不能截然划分成非高血压者和高血压者两类人群。
因此,饮食治疗的重点应包括正常血压高限、1级高血压者;经药物治疗血压已得到控制的2、3级高血压患者应用饮食治疗来巩固减药后的效果。
饮食治疗不是短期内食物中增减某些营养成分,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饮食治疗要针对促使血压升高的膳食因素,降低血压并保持由此带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同时还要预防和纠正与之平行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对血压有保护作用的营养成分。
高盐是目前已较肯定的使血压升高并影响药物降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正常血压高限或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内容,限盐是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研究资料表明:钠摄入偏高,50~59岁时高血压患病率可达30%,人群平均每日限盐量从10克降至4克,收缩压可下降2.2mmHg,如同时将每口摄钾量由2.克增加到2.克,使钠/钾比值由3.1降至1.0,则平均收缩压可下降3.4mmHg。如果人群收缩压水平下降5mmHg,即可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5%。
我国饮食习惯和膳食特点使人们长期暴露于高盐饮食。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我国北方人群日均摄盐量在14克以上,中部地区在10克左右,南方地区日均7~8克,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地从北到南逐渐降低。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美国建议1、2级高血压者日摄盐量应在4~6克。这个标准对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限盐也是适宜的。如果在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量,降低钠/钾比值,则对降低血压的效果会更好。
实验研究证明,增加钾可促进肾脏排钠,减轻体内钠、水潴留,防止利尿剂降压时造成的低钾血症。我国膳食中钾较低,除谷类来源外,主要来自深绿色蔬菜、马铃薯、香蕉、橘子等,人均日摄钾量只有2克,低于3~4克的理想日摄钾量。所以高血压患者尤应注意补钾,如多食含钾丰富的油菜、菠菜、苋菜、香菜以及菌类,如木耳、香菇和水果。
多数研究表明,膳食钙与血压呈负相关,提高膳食钙有利于防止钠对血压的升高作用。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一般低于应供给量标准(毫克/天)。含钙丰富的食品除绿色蔬菜外,还有豆制品和奶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克蔬菜和克水果,提倡每天饮牛奶克,吃鸡蛋时蛋黄每日不超过1个。
近年已有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氨基酸如含硫氨基酸、赖氨酸、酪氨酸等有降血压作用或与某些调节血压的神经递质合成有关。我国的研究表明,动物蛋白与血压呈负相关,对血压有保护作用。因此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如鱼类可能有利于防止血压升高。
我国的饮食结构中,糖类所占比例较高,导致热最过多,不利于减轻体重,因此应该适当限制谷类淀粉作为主食,搭配一些产热量低而又富有其他营养素的豆类制品、蔬菜、水果等,使成年人的BMI控制在24以下。
脂肪和脂肪酸与血压的关系虽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但由于治疗和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病,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故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降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群总脂肪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上升,保持合理的膳食脂肪结构十分必要。建议总脂肪供热量应控制在25%以下,饱和脂肪酸供热量应控制在7%以下,胆固醇应在毫克/天以下。对高血压患者,应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而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减少摄入含脂肪高的猪肉。
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饮食治疗不能完全代替部分病人必要的药物治疗,但饮食治疗能加强和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医生对所有高血压患者,不论是否用药,均应给予改善饮食成分的建议、劝告和具体指导。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还可引起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血纤维蛋白原升高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血压和上述危险因素。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减轻体重的同时,还要进行运动减轻体重。
高血压的哪些事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