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体现 > 常见西医疾病诊断连载一

常见西医疾病诊断连载一



第一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病毒或细菌可蔓延引起本病。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见的致病细菌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本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物理、化学因素吸入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氯、氨气、氯气等)等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3.变态反应常见的变应原,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鯽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均可导致本病。

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则出现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黏液性痰,后可转为黏液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见痰中带血。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胸部检查可无明显体征,或两肺呼吸音增粗,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的部位常不固定,咳痰后可减少或消失。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体温38℃左右,多于3~5日降至正常。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急性起病,咳嗽、咳痰,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可做出临床诊断;对病毒和细菌的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2.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其他疾病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干咳剧烈时,可用喷托维林;如效果不佳时,可用可待因口服;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氯化铵口服。如有支气管痉挛时,可用氨茶碱口服。高热可服阿司匹林等。

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程度,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治疗。如磺胺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青霉素等,或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为多发病、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寒冷地区患病率较高。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刺激性烟雾和一些有害气体如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能直接刺激支气管黏膜,并产生细胞毒作用。

3.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其他喘息型慢支与过敏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慢支的发生还可能有机体内在因素的参与,如: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增高;②年老体弱,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慢支的发病率增加;⑧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影响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修复功能;④遗传可能也是慢支发生的因素之一。

1.症状本病发病多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但以长期反复咳嗽为最突出,并逐渐加重。冬季或气候骤变时加剧,气温转暖和夏季时缓解。

(1)咳嗽一般清晨起床后咳嗽较多,白天较少,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痰量以清晨为多,这是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之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因而起床后或体位变动时引起刺激性排痰所致。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泡沫性,偶有带血。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黏液脓性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

(3)喘息或气短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引起喘息,常伴哮鸣音。早期无气短表现,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活动后气短。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散在干、湿音,常于咳嗽后减少或消失,当有继发感染时,啰音明显增加。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并发肺气肿时则有肺气肿体征。

3.临床分型和分期

(1)分型,

1)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2)喘息型:除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2)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等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3.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当慢支的炎症蔓延到支气管周围肺组织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慢支临床表现加重,并有肺炎的相应表现。

(3)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极易并发感染,患者常咳大量脓性瘀或反复咯血。

1.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症状。凡有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功能不全等)时,可做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2.鉴别诊断要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鉴别。

1.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

(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肌肉、静脉注射或口服,一般7~10日为一疗程。

1)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感染较重者可用青霉素静滴。

2)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

3)严重感染时,可选用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注射给药,或者根据痰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感染彻底控制后,及时停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如菌群失调、双重感染,或细菌产生耐药性。

(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祛痰、止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患者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本病不宜单用止咳药物,因痰液不能咳出,反可加重病情。应用祛痰剂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感染的控制。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氯化铵、溴己新等。

(3)解痉、平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常选用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口服,或沙丁胺醇口服,或二羟丙茶碱、氨茶碱静脉滴注。此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改善喘息型慢支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减轻症状,但必须是在有效抗菌药应用的前提下使用。

(4)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多采用抗生素、祛痰剂及解痉平喘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呼吸道排痰有帮助,可加强局部消炎及稀化痰液的作用。

2.缓解期免疫调节剂如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必思添等对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发作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有条件可以试用。

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它是指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担加重,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

本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者,绝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的。本病常年存在,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1.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等所并发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

(3)肺血管疾病甚少见。

(4)呼吸中枢功能障碍造成通气不足包括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慢性高原病、呼吸中枢损害等。

2.发病机制肺心病的病因虽有不同,但发展至肺心病的机制相同,即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右心室肥大,最后引起右心衰竭。以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其发展过程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1)肺动脉高压其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肺细小动脉痉挛:是引起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因素。

2)肺血管病变: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其周围炎可累及邻近肺细小动脉,引起管壁炎症,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当其减少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发生。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2)右心室肥大和右心衰竭。

(3)左心受累。

(4)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对心脏影响外,尚可使其他重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器官的功能损伤。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1)肺部原发疾病表现①患者常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喘息病史,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气短加重。②肺气肿体征。③由于肺或支气管病变,肺部听诊常有干、湿啰音。

(2)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体征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②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的心脏收缩期搏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大。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相继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1)低氧血症:除胸闷、心悸,心率增快和紫绀外,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二氧化碳潴留:头痛,多汗,失眠,夜间不眠,日间嗜睡,出现睡眠规律倒错。重症出现幻觉、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以致死亡。

(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少尿。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明显怒张,肝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此时静脉压明显升高,循环时间延长。因右心室肥大使右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少数患者亦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

3.并发症

(1)肺性脑病

(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3)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有房性扑动及心房颤动。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脏骤停。洋地黄毒性作用及低钾血症也较易诱发心律失常。

(4)休克是肺心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

(5)消化道出血

(6)其他如功能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增高,血细胞比容正常或偏高;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常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并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如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和尿素氮、肌酐增高等。随着病情的不同,酸碱失衡的情况可出现高钾、低纳、低钾或低氯、低钙、低镁等变化。

2.血气分析呼吸衰竭时,PaO2<60mmHg,PaCO2>50mmHg;pH值正常、降低或升高,视机体对酸碱代偿情况而有不同。

3.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7mm;右心室肥大。

4.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室肥大的改变。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右室内径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及右肺动脉内径增大等。

1.诊断主要根据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和体征,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X线、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和肺阻抗血流图等检查而确立,若伴有右心衰竭则更易确诊。

2.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2)冠心病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亦称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肺、心功能代偿期的治疗,可根据不同的基本肺、胸病变给予应有的治疗措施,以预防肺、心功能的继续损害。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调整和安排工作,改善生活条件,包括戒烟,鼓励开展适合患者体力的腹式呼吸锻炼等。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由于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因此,控制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关键。肺心病并发的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故抗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一般可首选青霉素静滴,加用链霉素,肌注。经3~5日治疗无效时,可加用或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氨卡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选用更为合理。此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一旦真菌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通畅呼吸道、持续低浓度(25%~35%)给氧、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等。

(3)控制心力衰竭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一般患者心功能常能改善,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肝大可缩小或恢复正常,不需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但较重患者或经治疗无效者可适当选用。

1)利尿剂:用以消肿,减少血容量以减轻心脏前负荷。但利尿过猛过多,易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增加神经精神症状,增加氧耗,使病情加重;还可以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加重呼吸衰竭;又可使血液浓缩,增加循环阻力,且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近年来对肺心病心衰时应用利尿剂持谨慎态度。宜选用缓和的制剂,小剂量,短疗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血气与电解质变化。使用排钾利尿剂时应适当补充钾、氯离子。对中度水肿可用氢氯噻嗪每日1~3次,每次25mg,口服,需要时可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每日1~3次,每次50~mg。对重度水肿可临时用呋塞米20mg和依他尼酸25mg,稀释后静脉缓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诱发肺性脑病,不宜采用。

2)强心剂: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差,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与处理一般心衰有所不同。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常以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C,静脉缓慢注射。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扩张肺小动脉,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压,使肺血流阻力降低,周围静脉容量增高,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氧耗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心衰者可能起到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力衰竭的良好作用。使用时可以10%葡萄糖液ml加酚妥拉明10~20mg静滴。最近有用酚妥拉明10mg和肝素50mg加入10%葡萄糖液ml中缓慢静滴者,每日1次,对重症血液高凝的肺心病有明显疗效。此外如硝普钠、硝苯地平等均有一定疗效。

(4)控制心律失常一般房性异位心律,随着病情好转,多可迅速消失。如经治疗仍不能消失时,未经洋地黄制剂治疗者,可在密切观察下选用小量毛花苷C或地高辛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者,可选用利多卡因、丙吡胺等药物。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则按洋地黄中毒处理。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应用普萘洛尔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降低肺泡内压力,减轻右心负担,所以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短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对抢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均有利。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病情好转后逐渐停用。

(6)降低血黏度药物的应用用肝素。

(7)并发症的处理

1)肺性脑病的处理:除采用呼吸衰竭治疗措施外,尚应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发现脑水肿时可快速静滴20%甘露醇ml,必要时6~8小时重复1次,在肺性脑病兴奋、躁动而确实需要应用镇静剂时,可用奋乃静2~4mg口服或地西泮口服或肌注。

2)其他:对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给予相应治疗。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jbtx/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