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体现 > 二尖瓣型P波
二尖瓣型P波
因该P波常见于风心病二尖狭窄患者,故称为“二头瓣型P波”。
二尖瓣型P波
心电轴特征1、P波时间≥0.11S,呈双峰距≥0.04S,多出现在II、III、aVF、V3~V6等导联;若伴有P波电轴左偏,则出现在I、aVL、V5导联;
2、V1Ptf值≥
-0.04mm.s
(多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3、P波振幅正常。
二尖瓣型P波及V1导联P波高尖(双心房肥大)
发生机制当左心房扩大、肥大或房间束(Bachmann束)、左心房内传导功能减低时,将导致左心房除极时间延长,从而使整个心房的除极时间也相应地延长。
临床意义1、左心房负荷过重:主要见于早期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黏液瘤、急性左心衰竭等。
2、左心房扩大或肥大:凡是能导致左心房负荷加重的病因,均可引起左心房扩大或肥大。主要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也可见于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3、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或房间束(Bachmann束)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及低钾血症等。
4、左心房扩大合并左心房内传导阻滞:左心房扩大易损伤心房内传导组织,引起心房内传导阻滞,导致P波时间明显延长(0.14S);
5、易发生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左心房负荷长期过重,导致左心房扩大或肥大,继而牵拉和损伤心房内传导组织,引起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折返现象或触发活动,诱发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