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体现 > 如何调理尿毒症

如何调理尿毒症



慢性肾脏病是我国成年人高发的一种疾病,患病人群大,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进行递增。慢性肾脏病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尿毒症,而我国9成病患不知自己得了“慢性肾脏病”。

我国有多少慢性肾病患者

医院肾内科余学清教授介绍,曾有调查组在广州做过流行病学调查,涉及50多万人,调查显示:广东地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12%,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有肾脏病的这些病人,知道自己有问题的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大部分尿毒症是由慢性疾病转化而成的

在国外,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并发症,而在我国则更多的是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我国尿毒症患者中45%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肾炎发展而致。

尿毒症,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两个肾已完全丧失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

如何早期发现尿毒症

早期尿毒症并非无任何蛛丝马迹可寻,肾病患者应注意尿毒症几个不明显的迹象,医院抽血检验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明确诊断。

除了肾病患者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尽可能定期体检,看看尿常规和肾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发现指数超标,要及时就医。

据资料显示,年美国人群慢性肾脏疾病11.5%,日本人群慢性肾脏疾病患病率为13%,虽然面对同样的慢性肾脏病,但是我国的发病年龄和病变进程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于尿毒症的防范,作为医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明确诊断疾病,将它扼杀在摇篮中,宣传疾病常识,都是我们应该尽的责任。

什么是尿毒症

正常人有两个肾脏,具有很强大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内分泌功能--通过分泌某些激素,调节血压、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髓生成红细胞等等。

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进展到终末期肾脏功能衰竭时,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就会导致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同时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也受损,这样将会引起一系列综合征,这就是尿毒症。尿毒症一旦发生,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症状。见下表。

尿毒症的各系统临床表现

各系统

临床症状

消化系统

厌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血液系统

贫血、出血倾向、白细胞异常

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心衰、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

呼吸系统

气短、尿毒症肺炎、尿毒症胸膜炎

神经系统

尿毒症脑病、周围神经炎、肌肉病变

骨骼系统

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骨痛、易骨折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低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

其它系统

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一要素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大杀手。近期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群中,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的患病率分别为3.63%和4.19%。而糖尿病中有3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尿毒症。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局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尿毒症的病因中糖尿病是首要的因素,约占36.39%。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是最重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医药费居高不下的原因。糖尿病肾病的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也就预示尿毒症将不可避免。糖尿病如果合并尿毒症,这对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负担而言,都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称为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病变是微小血管因为血糖升高,代谢紊乱而硬化,导致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损害其功能。肾脏主要是由小血管球组成的器官,也是全身血流量最多的器官,肾脏的重量只有人体重量的0.4%,但却接受20~25%心排血量,所以糖尿病时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

在临床上,从肾脏受损到尿毒症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肾功能亢进,有的患者肾脏体积有所增大,做B超检查可见到肾脏体积有所增大。

第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

第三期:病人开始出现临床上的不正常,血压开始增高,此期的关键性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高于每分钟20微克(20μg/min),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

第四期:第四期的主要特征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高于每分钟微克(μg/min),这一期被称为临床肾病期。主要表现为尿中出现大量白蛋白,血压持续性的升高。

第五期: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肌酐、尿素氮等)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Cr)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2.0mg/dl),或者超过微摩尔/升(μmol/L)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如果血肌酐超过8.0毫克/分升(8.0mg/dl),或者超过微摩尔/升(μmol/L),就已经进入尿毒症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常伴有中到重度贫血和出血倾向,有显著的高血压,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全身各系统出现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心力衰竭等也很明显。

尿毒症一定是不可逆的吗?

不是。如果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或者有急性可逆诱因的尿毒症,如药物或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进展迅速的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结石、血块堵塞等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等,及时消除可逆病因后,肾功能可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尿毒症病人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到一医院求医,让医生有机会寻找可逆病因,争取及早去除可逆因素,使肾功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一旦错过了可逆的尿毒症治疗时机,则会变成不可逆转的尿毒症。

不可逆的尿毒症是绝症么?应该如何治疗?

由于肾脏病的知识在我国尚未普及,尚有不少人认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其实不然。20世纪随着肾脏替代医学的发展,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尿毒症患者,不但使得不少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而且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透析病人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大有人在。大部分透析病人在规律透析的同时,坚持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都能生活自理,甚至重返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选择适当的肾替代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治疗尿毒症。

目前有哪些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可供选择?

目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的最理想有效的手段,是将健康者的肾脏通过手术移植给肾衰竭的病人,成功的肾移植会恢复正常的肾功能(包括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移植肾可由尸体或亲属供肾。与透析患者相比,移植患者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质量更高。肾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排斥反应。但是,近年来,由于肾源短缺,能够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选择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是通过应用人工透析器和透析机帮助尿毒症患者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毒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医院做,血透通常每周3次,每次4-5小时,由经过特殊培训的透析专职护士来操作,医生会全程监测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血透患者需要提前建立血管通路,包括临时性或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内瘘)。

腹膜透析是应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将腹膜清除的体内代谢废物、毒素以及多余的水分都排出至透析液中,同时补充人体必需的物质,通过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即可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开始腹透前,需要先通过手术将一根柔软且有韧性的硅胶管插入腹腔最低处,保证液体可以进出腹腔。

既然必须透析,是不是晚些透析更好?

很多人“谈透析色变”,觉得透析就是已经走入了绝境,所以心理上本能地拒绝、排斥透析,认为越晚开始透析越好,直到出现种种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时,医院,紧急透析治疗。

其实,开始透析治疗的时间一定不能太晚,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目前有比较公认的紧急透析指征,当患者出现这些指征时就要紧急透析,否则有生命危险。但是,紧急透析存在很高的风险。在紧急透析的准备阶段,患者就可能出现各种意外;而且即使及时开始了紧急透析,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透析可以在家中做么?

近来,常常有报道,尿毒症患者由于无力负担高额的透析费用,医院,迫不得已,只能在家中自己透析。乍一看,是在让人感叹唏嘘。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透析完全可以在家自己做。

腹膜透析就是一种居家进行的透析方式,患者本人或家属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可在家自行更换透析液,操作简单,每日换液3—4次,每次2升透析液存腹,每次换液需30分钟左右。换液时间经常安排在三餐前后和晚上睡觉前,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小。

另外,还可以应用腹膜透析机来进行自动化透析治疗,每天晚上睡觉前连接机器、早上断开,由机器来进行换液,适用于白天需要上学、工作的儿童及成人等。医院随诊一次,定期抽血、留尿、透析液等化验相关指标,由专职的腹透护士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上述结果,医生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和相应的处方调整。

除换液时间外,腹透病人可以继续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腹膜透析的费用要低于血液透析,对于一些经济紧张的自费患者,更为适合。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透析方式?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疗效相近,但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中互为补充。

在透析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两种透析方式的特点来定。绝大部分病人既适合做腹透,也适合做血透。

少数病人存在血透或腹透的禁忌症,只能做腹透或血透。

血透只有相对禁忌证,包括休克或低血压、严重活动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等。

腹膜透析特别适用于老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患者或作动静脉内瘘有困难者,医院较远、活动不便者。具体方式的选择,可在病人或家属与医生讨论后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存在绝对的禁忌症,两种透析方式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说,血透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梗、活动性出血等情况时可转至腹透;而腹透病人如果出现了反复发作或难治性腹膜炎时也可以转为血透继续治疗。

因此,一旦发现尿毒症,不要恐惧,患者可以和医生讨论确定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及早开始治疗。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尿毒症患者都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而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对透析患者的随访,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处方。及时控制各种并发症,绝不能认为开始透析后,医生定期开药就行了。

面对尿毒症,病人也不应该完全被动,束手无策。尿毒症病人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和社会关爱。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治疗费用。家庭和社会的关爱、支持将给尿毒症患者带来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帮助。病人还应尽可能重返工作岗位,通过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治病的经济压力,而且会使病人发现自我价值,从心理上生理上回归社会,有助于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谁说尿毒症病人得的是绝症,只能靠透析维持残生?

迄今为止,在各种器官衰竭中,肾脏的替代治疗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尿毒症病人可以旅游、可以运动、可以帮助他人,可以照顾家人,可以上班、上学,他们的人生可以非常精彩!

尿毒症透析病人的保健

透析导致的症状:

①心律失常:常由低钾血症引起,低钾原因多为反复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溶血时可产生高钾血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但相当罕见。透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由于透析中血钾浓度下降及酸碱度变化,可发生洋地黄中毒诱发心律失常。防治措施有:饮食控制含钾食物以防透前高血钾,严格限制透析患者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含钾3.0mmol/L的透析液。发生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根据药物代谢情况调整剂量。②心包填塞:血透中及透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心包填塞多为出血性,常在原有尿毒症性心包炎基础上由于应用肝素引起心包出血。临床表现为:①血压进行性下降,伴休克征象;②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中心静脉压升高;③心界扩大,心音遥远;④B超见心包大量积液等。

调理建议

腹膜透析的患者,如果出现低钾的情况,鼓励吃些含钾丰富的水果,如柑、橙等。无尿的透析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在非透析的时间要杜绝含钾的食物。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含钾的食物。高钾蔬菜:绿叶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苋菜、莴苣)、菇类、紫菜、海带、胡萝卜、马铃薯。高钾水果:香蕉、番茄、枣子、橘子、柳丁、芒果、柿子、香瓜、葡萄柚、杨桃(容易打嗝),建议每次以一种水果为主,份量约1/6为宜。低钾水果:凤梨、木瓜、西瓜、水梨、草莓、柠檬等,但也不宜吃大量。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酸碱平衡失常等。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肾脏无法将代谢废物顺利的排出体外而存留于血液中,必须用“过滤”血液的方法将这些代谢废物滤除来代替肾脏的功能。

如新的agelocR2针对肝脏和肾脏的排毒是非常有用的。

实证:

王丹母亲尿毒症无法自主排尿,需要每天透析。使用R平方七天后开始自主排尿,第一次就排了cc。

如沛营养素胶囊能补充尿毒症病人的必要营养,抵抗自由基,增强代谢。

赞赏

长按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jbtx/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