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危害 > 为什么低钾血症引起的心肌兴奋性是增高,你

为什么低钾血症引起的心肌兴奋性是增高,你



昨天推送内容出现问题,已修改!

答案是:内向整流钾通道钾离子外流受镁离子和多胺等阻而↓→对钾通透性↓→

Em

↓→兴奋性↑

1那究竟内向整流钾通道是怎样一个通道呢?为什么它又会被镁离子等阻塞呢?

下面揭晓答案:

这涉及到Kir通道的门控机制:

Kir有几个特点:1,Kir是漏通道,对K可以胞内胞外双向流动,根据静息电位和钾浓度需要。2,Kir不受电压遥控,但却有电压依赖性通道所特有的整流现象,Kir整流原因是因为胞内Mg2+等阻塞Kir通道。Kir通道在靠近胞外部分有一段狭窄的孔径结构(这个孔径并不是通道的门gate,而是起过滤作用的指纹序列)。这个狭窄的孔径结构,在横向上,其宽度一次只能容纳一个K离子(多个K离子不能并行进来),在纵向上,可以依次排列多个离子。一般而言,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速度极快(以AchR通道为例,1秒钟有近2千万个离子通过一个通道),当K离子瞬间通过K离子通道,放慢镜头,K离子通过通道不是一气呵成,而是有短暂停顿(这个停顿时间当然也非常非常短暂),每个在狭窄孔径结构短暂停顿的地方,就是一个bindingsite。现在假设Kir这个狭窄的孔径结构有3个K+的bindingsite,从胞外到胞内,依次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这个图片好解释,打字有点罗嗦,大概流程如下:1.第一个K+从胞外进来,占据第一个bindingsite。2.很短的时间之后,第一个K+继续进来,占据第二个bindingsite,第二个钾离子跟着进来,占据空出的第一个bindingsite。3.又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后,第一个K+继续进来,占据第三个bindingsite(这里马上快到胞内了),第二个钾离子跟着进来,占据第二个bindingsite。第三个钾离子跟着进来,占据第一个bindingsite。4.又又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后,第一个K+进入胞内,第二个钾离子跟着进来,占据第三个bindingsite。第三个钾离子跟着进来,占据第二个bindingsite,第四个K离子开始进来占据第一个bindingsite。5.如此重复。6.上面是K离子入胞的过程,对于K双向流动的Kir通道,K离子出胞也是这个过程,只不过方向相反。胞内的Mg2+很可能占据了其中的某个bindingsite(可能是第三个,也可能是第二个),当胞内电压越接近去极化,这个向正电位方向去的电压推着Mg2+去结合Kir通道bindingsite的概率越大。导致Kir在去极化过程中,电导迅速减弱。这是为什么Kir通道的I-V曲线(电流-电压曲线)显示是内向整流的原因。当胞外K升高,因为K电化学浓度的驱动力,加上Kir对K的双向流动,过高的胞外高钾要推着K离子要入胞,入胞所经过的K通道即漏钾通道,即为Kir,K离子一入胞,想像一下会发生什么?没错,从胞外过来的K离子把Kir通道狭窄孔径结构某个bindingsite的Mg2+推回到胞内。这就是为什么高钾减轻Mg2+阻塞的机制。其实这个机制MillerC在KB通道上已经猜测出来(他们做的是Ba2+对K+的block,猜测KB通道有4个bindingsite,Ba2+占据第三个),后来被Mackinnon的结构显示(用的是KcsA通道结构),4个bindingsite真的存在,不可思议的是结构照片上显示出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是K+,第三个是Ba2+,跟MillerC预测的一模一样。

2,请问Mg离子是来自胞内还是胞外?为何胞外低钾时,胞内钾外流不能把镁离子推出去,从而减少堵塞呢?

胞内钾外流没有办法把镁离子推出去,因为K通道靠近细胞膜外有个非常狭窄的过滤结构(Selectivityfilter),这个结构对K离子高度选择,其他离子根本过不去,换句话,除了K离子,外面的别的离子进不来,里面的别的离子出不去。

这个K通道的selectivityfilter的主题曲叫《onlyyou》,onlypotassiumion。比钾离子(potassiumion)大的离子,比如Cs+,Ba++过不去,比K离子直径小的离子,比如Na+,Li+也过不去。这个Selectivityfilter又叫做K通道的指纹序列,意思是只有拥有这个结构的通道都是K通道。长期以来,人们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K通道不会通过Na离子。这个逻辑上很难理解,因为Na离子比k离子小得多,凭什么能通过更大K离子的K通道却通过不了更小的Na离子?后来有个人给出了一个解释,猜测K通道靠近细胞膜外侧部分有一个只能对K离子高度选择的Selectivityfilter结构,这个人就是Armstrong,具体用什么实验推测又具体怎么猜出来的,可以参考Armstrong的那篇引用率最高的JGPpaper。而后过了大约有30年,到了年,MacKinnon解出了K通道的结构,最重要的是发现Selectivityfilter的确存在,而且和30年前Armstrong的预测一致:靠近细胞膜外侧。MacKinnon因为这个结构拿到了年的诺贝尔奖。不过阿戈觉得Armstrong的贡献是可以分享这个诺贝尔的。Armstrong是Huxley的学生,Huxley因为发现动作电位而获得诺贝尔,还记得那个大名鼎鼎的H-Hmodel不?其中一个H代表的就是Huxley。当然,他的学生Armstrong独立后的一系列工作也非常漂亮,都是能进教科书的经典之作,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而后来Armstrong自己培养的学生里面也有不少大牛巨牛牛魔王,其中有几个是今天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说多了,说到科研八卦,打住,回到K通道。K通道跨膜相反的一面,也就是靠近细胞膜内那一面的孔径结构,则要相对宽的多,不仅是Mg,更大的Ba,Cs都可以进去的。这些孔径壁的氨基酸会形成不同的bindingsites,而bindingsites的成分往往是带阴性电荷的氨基酸(Asp或者Glu),因为它们结合或者稳定都是阳离子(诸如K+,Mg++,Na+等)。K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具体可见上面一贴,总之整个过程不是一气呵成,像个公共汽车一样,要经过不同站点,短暂停顿,如上,这些站点就是bindingsites。放慢镜头就像机枪发射子弹一样,前面的子弹(K离子)刚到达引发口,后面的子弹立即在弹夹里弹到前面子弹的位置。但实际上这个过程非常非常之快,一秒种成千上万的K离子瞬间通过。整个过程速度虽然超快,但最受限制的一步是离子经过Selectivityfilter,这里相当于海关,要进行筛选,不是K离子不准通过,因为此处主题曲叫《onlyyou》,onlypotassiumion,见上。这套机制的证明可以参考Miller(MacKinnon的博后老板)的工作,当然,后来MacKinnon的K通道结构证明他老板是对的(那些bindingsites是存在的)

~~~~~~~~~~~~~~~~~~~~~我是万恶的分割线~~~~~~~~~~

原解答来源于丁香园医学论坛

阿戈战友,感谢!

如果大家在学习病生等课程过程中有问题,欢迎大家骚扰讨论,共同学习哦,同时本订阅号也将不定期推送相关知识!

最后,推荐大家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jbwh/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