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危害 > 临床医生必看八大输液配方
临床医生必看八大输液配方
这些临床常用的输液配方,其中的药物会产生神奇的协同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极化液系列配方一:常规极化液心肌细胞在复极过程中主要依靠钠-钾泵,排出Na+、Ca2+,摄回K+,并由ATP供给能量,使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而极化液,是能帮助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的输液组合。
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的输液组合。
常规极化液(G-I-K)由mL的10%葡萄糖+10U的胰岛素+10mL的10%氯化钾组成。
其中胰岛素可促进多种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提供能量并将钾带入细胞,恢复细胞的膜电位,从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而极化液系列延伸出来还有以下几种:
配方二:镁极化液成分:在常规极化液基础上加入10-20mL的10%硫酸镁。
相互作用:镁离子能够激活心肌腺苷环化酶,促进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还能降低血钾浓度,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提供能量,加强心肌收缩功能。
配方三:强化极化液成分:比常规极化液多加了20mL的L-门冬氨酸钾镁(L-PMA)。
相互作用:心脏病患者由于摄入不足,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往往伴有低钾血症,其中又有多并发低镁血症。
因此加入L-PMA后就同时有Na+-K+-ATP泵载体和钾、镁离子载体(L-PMA)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由此,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时得到加强、因此有强化原极化液的作用。
配方四:高浓度极化液成分:胰岛素20U+10%氯化钾15mL+10%葡萄糖液mL和50%葡萄糖60mL。
相互作用:常规极化液所提供的能量和钾离子浓度,对某些重度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能满足。
因此,在常规极化液的基础上提高钾离子和葡萄糖的浓度,使得K+平衡处在较高浓度上,从而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
配方五:简化极化液成分:L-门冬氨酸钾镁20mL+10%葡萄糖液mL
相互作用:常规极化液、镁极化液、强化极化液及高浓度极化液都配有胰岛素和氯化钾,特别是高浓度极化液,二者浓度较高。
胰岛素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钾离子本身对心脏传导系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就限制了极化液的运用。
而将门冬氨酸钾镁的浓度控制在10%以下,即可在不影响血中钾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的情况下。
有效地促进钾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内,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又能避免发生低血糖和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
该组极化液既简单实用又安全可靠,目前也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极化液。
输液合剂系列合剂,系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性或不溶性药物制成的液体制剂。
这些输液合剂,曾在临床中有个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多以逐渐被淘汰取代,仅有以下几种还在使用。
配方六:能量合剂组成:10%GSmL+ATP40mg+u辅酶A+30u细胞色素C(需皮试,现多不用而代之以肌苷0.4)。
为机体提供能量,可起到缓解各种疲劳、解救有机磷、酒精及食物中毒等效果。
相互作用:这四种成分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为机体提供能量。
葡萄糖与ATP进入机体后,能够立马发挥作用。
辅酶A在体内能够激发三羧酸循环,提供机体生命所需的能量。
在机体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细胞色素C便有可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增强细胞氧化,能提高氧的利用。
输液合剂七:冬眠合剂成分: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该合剂的主要作用是镇痛、镇静、降低体温、血压,还可起到降低新陈代射的效果。
在物理降温配合下,三者联合运用于机体,可使基础代谢下降,组织耗氧量降低,器官活动减少,即「人工冬眠」。
相互作用:氯丙嗪能够调节体温,对于高热,起降温作用。
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镇痛、镇静的作用;异丙嗪间接地作用于脑干网状上行应激系统,能够镇静安定。
输液合剂八:脱水合剂成分:20%甘露醇~ml+地塞米松5~10mg。
相互作用: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
该合剂曾是临床中脱水降颅压的重要配方,但现在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不能组合使用。
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
思考题红霉素pH4时失活,因此不适宜用葡萄糖液(弱酸性)配置。
但配伍禁忌表中又说,红霉素是弱酸弱碱盐,在盐水中,可析出红霉素结晶,产生沉淀。那么,到底应该拿什么配置红霉素?长按下方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