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危害 > 临床综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临床综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插播:精彩中秋节活动预热中,敬请期待,欢迎大家先参加下面的小调查~
一、背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o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o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对脏器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
年Kramer首次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技术用于治疗对利尿剂无反应、液体超负荷的肾衰竭患者,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所存在的“非生理性”治疗缺陷,标志着CRRT技术的诞生。伴随着CRRT技术的不断完善,床旁血滤机可以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缓慢连续超滤(SCUF)等,既可以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清除血液内小、中以及蛋白质结合的大分子毒素,又可以调节免疫稳态,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支持多器官系统功能。近年来CRRT的临床应用不再单纯局限于肾脏替代治疗领域,而是扩展到多种危重病急救中,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心力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重症胰腺炎、中毒等。
二、应用依据
临床及相关研究均证实CRRT技术较传统IHD存在明显优势:
1、血流动力学稳定
CRRT为连续性治疗,可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能随时调整液体平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Waldrop等[1]研究提示,CRRT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这可能与CRRT可以清除炎症介质等具有血管活性的物质有关[2]。
2、溶质清除率高
CRRT溶质清除率高,尿素清除率30L/d(20ml/min),CRRT能更多地清除小分子物质,并且无失衡现象,能更好地控制氮质血症,有利于ARF病情的恢复。高容量血液滤过还可以大大增加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
3、清除炎性介质
CRRT特别是高容量血液滤过使用无菌、无致热原溶液,使用高生物相容性、高通透性过滤器,通过对流、弥散和吸附可以清除炎症介质[3]。
4、对营养状态的影响小
营养支持治疗是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传统IHD对水清除的波动较大,制定的热卡摄入量往往不能达到需求,常出现负氮平衡,影响患者的营养支持。而CRRT允许患者输入大量液体及营养物质,可保证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而且可以控制代谢物质的水平,能够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与高磷血症。
鉴于CRRT优势逐渐被认可,我国近年来CRRT技术也迅速普及,但基层医生对适应症的选择、治疗时机与治疗剂量等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同时在CRRT的具体操作与实施中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为了更规范的治疗实践,特总结如下。
三、CRRT治疗决策的推荐意见
(一)适应证选择
1、肾脏疾病
重症急性肾衰竭(ARF):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分解代谢、容量超负荷的重症ARF首选CRRT。细化的具体指征包括:非梗阻性少尿(尿量mL/12h)、无尿(尿量50mL/12h)、重度代谢性酸中毒(pH7.1)、氮质血症(BUN30mmol/L)、药物应用过量且可被透析清除、高钾血症(K+6.5mmol/L)或血钾迅速升高、怀疑与尿毒症有关的心内膜炎、脑病、神经系统病变或肌病、严重的钠离子紊乱(血Na+mmol/L或mmol/L)、临床上对利尿剂无反应的水肿(尤其是肺水肿)、无法控制的高热(直肠温39.5℃)、病理性凝血障碍需要大量血制品。符合上述标准中任何1项,即可考虑开始CRRT,而符合2项时应立即开始CRRT。
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尿毒症脑病、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非肾脏疾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急性呼吸窘困综合征(ARDS)
挤压综合征
乳酸酸中毒
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肺旁路
心力衰竭
肝性脑病
药物或毒物中毒
严重液体潴留
严重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二)治疗时机、模式与剂量
1、急性肾功能衰竭
(1)治疗时机:
依据:至今为止ARF患者进行CRRT治疗的时机仍是研究和争论的热点。现有研究结果显示CRRT治疗开始的时机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4]。虽然对采用何种指标、如何界定,仍无统一结论,但比较认可的结论是早接受CRRT的疗效优于晚接受治疗[5]。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住院生存率,目前常用的判断指标包括尿量、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酐水平等[4]。最近,有研究发现重症ARF患者进入ICU至CRRT治疗开始的时间是影响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6]。
推荐意见:ARF发生后,应尽早行CRRT治疗。
(2)模式与剂量:CRRT可以选择的治疗模式主要有CVVH、CVVHD、CVVHDF等。
①CVVH:
依据:0年,Ronco等首次提出增加ICU内ARF患者CVVH治疗剂量(置换量≥35ml/kg/h)可显著提高15d生存率及肾功能恢复率[7]。目前ARF接受≥35ml/kg/h的CVVH治疗剂量已被广泛接受。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合并ARF时,CVVH的治疗剂量不应低于35ml/kg/h。
②CVVHDF:
依据:利用对流与弥散清除溶质,其治疗剂量与单纯CVVH的治疗剂量不能等同。ATN研究纳入27个中心例重症ARF患者,强化治疗组(CVVHDF35ml/h/kg)与标准治疗(CVVHDF22ml/h/kg)比较,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的60d生存率[8]。RENAL研究纳入35个中心例重症ARF患者,高剂量治疗组(CVVHDF40ml/h/kg)与低剂量治疗组(CVVHDF25ml/h/kg)相比90d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高剂量组患者更易发生低磷血症[9]。
推荐意见:高治疗剂量的CVVHDF是否有利目前仍存在争议。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感染性休克
(1)模式:
依据:CRRT可以清除炎症介质,因此可以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Bellomo等专家提出,HVHF可以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提高生存率[10.11],认为HVHF是全身感染、感染性休克和MOF的辅助治疗手段[12]。
推荐意见:基于目前认识,HVHF可以用于全身感染辅助治疗,对改善预后是有益的。
(2)治疗剂量
依据:已有的研究认为高治疗剂量对全身感染、感染性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但还需要更强的循证医学依据。目前文献报道的HVHF治疗剂量范围较大(45ml/kg/h—ml/kg/h)。[13]
但最近发表的IVOIRE研究[14]入选了18个ICU的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KI的患者,对比了70ml/kg/h与35ml/kg/h间预后的差别,结果显示,28d病死率、血流动力学及器官功能改善方面两剂量间无差别。
推荐意见:HVHF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辅助治疗时,目前建议剂量不低于45ml/kg/h。
3、重症急性胰腺炎
(1)治疗时机
推荐意见:适合非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宜尽早接受血液滤过,一般72小时内。
(2)模式
推荐意见:短时血液滤过(SVVH)和CVVH可用作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
(3)剂量
推荐意见:血液滤过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辅助治疗时,可采用高治疗剂量。
4、重症心力衰竭
治疗时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考虑采用超滤治疗[15](IIaB):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外周组织水肿,且对利尿剂抵抗;低钠血症(血钠mmol/l)且有神志障碍、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以及肺水肿等临床症状;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血肌酐umol/l或符合其他急性肾脏替代治疗指证时可行CRRT。
5、中毒
CRRT在中毒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可采用的模式有CVVH(毒鼠强)、低流量血液透析(如丙戊酸钠中毒)、血液透析序贯CVVHD(如金属锂中毒)、高效血液透析(万古霉素过量)、CAVHD(如乙二醇中毒)。血液灌流(HP)依赖于吸附剂、酶、活细胞等对血液某些成分进行吸附粘除或加工处理,可以用于中毒的治疗。
四、CRRT具体实施中的推荐意见
(一)血管通路的建立
1、动-静脉(AV)血管通路
由于动脉穿刺易引起血管损伤、出血、栓塞、假性动脉瘤形成和感染等,故目前已不主张连续性动-静脉滤过(CAVH)治疗。
2、深静脉置管
CRRT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选择穿刺部位时要考虑血流量、再循环率、栓塞、感染的可能性及插管的难易程度。
(1)颈内静脉:右侧颈内静脉插管的再循环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插管栓塞及后期狭窄的发生率低。
(2)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I)率较低,但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风险较其他部位高;压迫止血法效果差、出血并发症较多,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锁骨下静脉作为成人CRRT血管通路。
(3)股静脉:优点是穿刺方便、技术要求低,压迫止血效果好,血肿发生率低,但发生CRBI率较大。
中心静脉插管时应该严格无菌操作,建议专业血管通路人员置管,较为困难的穿刺可在超声导引下进行,有助于降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导管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材质,聚亚胺酯导管是较好的CRRT血管通路。
3、自体内瘘和移植血管
重症患者CRRT的疗程较晚期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疗程短,因此不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血管用于CRRT。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CRRT治疗建立血管通路,首选深静脉置管。
(二)滤器的选择
选择CRRT滤器时要考虑膜对溶质的清除率和膜的生物相容性。建议使用高通透性合成膜,并根据模式的不同(如HVHF或SCUF)选择不同滤器。
(三)管路的预冲与维护
保证体外管路通畅是CRRT顺利进行的关键。为防止血液在管路内凝血,在CRRT前常采用0~00IU/L肝素生理盐水对血液管路、滤器、置换液(透析液)管路和超滤液管路进行预冲洗。
推荐意见:应用抗凝剂的CRRT,不建议常规应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管路。
(四)置换液输注方式
置换液输注方式有两种:前稀释(置换液和动脉端血液混合后再进入滤器)和后稀释(置换液和经滤器净化过的血液混合后回流到体内)。国内多采用前稀释,肝素用量小,滤器寿命较长。
(五)置换液的成分及配制
目前国内常用的经典配方包括:
1、Kaplan配方
分为两组液体,第一组为生理盐水0ml+10%氯化钙20ml;第二组为0.45%氯化钠0ml+5%碳酸氢钠mL,两组交替输入。该配方不含K+、Mg2+,如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易继发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
2、Port配方
采用四组液体轮流输入:第一组为生理盐水0ml+10%氯化钙10ml;第二组为生理盐水0ml+50%硫酸镁1.6ml;第三组为生理盐水0ml;第四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ml,最终的离子浓度分别为:Na+mmol/l、C1-mmol/l、HCO3-34.9mmol/l、Ca2+2.07mmol/l,Mg2+1.56mmol/l,并根据病情需要加入10%氯化钾。
3、医院配方(季氏配方)
该配方将生理盐水ml+5%葡萄糖注射液0ml+10%氯化钙10ml+50%硫酸镁1.6ml装入输液袋中(A液部分)与5%碳酸氢钠ml(B液部分)用同一通道同步输入,但B液不能直接加入A液,以免产生沉淀。最终的离子浓度分别为:Na+mmol/l、C1-mmol/l、HCO3-34.8mmol/l、Ca2+2.11mmol/l、Mg2+1.56mmol/l,葡萄糖65mmol/l,根据需要加入10%的氯化钾。碳酸氢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衡补充使酸中毒逐渐纠正。
(六)抗凝
如无出血风险的重症患者CRRT时,可采用全身抗凝;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60×/L、INR2、APTT60s或24h内曾发生出血者在接受CRRT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局部抗凝。如无相关技术和条件时可采取无抗凝CRRT。
1、普通肝素:全身抗凝:一般首次负荷剂量0~0IU静注,维持剂量~0IU/h;或负荷剂量25~30IU/kg静注,然后以5~10I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需每4~6h监测APTT,据此调整普通肝素用量,以保证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1.4倍。局部抗凝:一般以0~IU/h滤器前持续输注,并在滤器后按1mg:IU(鱼精蛋白:肝素)比例持续输注鱼精蛋白,使滤器前ACTs和患者外周血ACTs。
2、低分子肝素:常用于全身抗凝,全身抗凝的检测指标推荐应用抗Ⅹa活性,目标维持在0.25~0.35IU/ml。
3、无抗凝CRRT: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进行无抗凝剂CRRT应注意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置换液前稀释和高血流量(~mL/min),以减少凝血可能。
五、常见并发症
(一)抗凝相关并发症,如出血(胃肠道、穿刺点、尿道)和肝素所致血小板减少;
(二)血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全身感染、栓塞、动静脉漏、心律失常、气胸、疼痛、管路脱开、血管撕裂等;
(三)体外管路相关并发症,如膜反应:缓激肽释放、恶心、过敏反应;气体栓塞;
(四)治疗相关并发症,如低温、贫血、低血容量、低血压;酸碱、电解质异常:低磷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碱中毒;代谢:脂质;药物相关:药物动力学改变等。
六、监测
行CRRT治疗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相关监测对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持续监测神志、心率(律)、血压、CVP、每小时尿量等临床指标,严重感染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CRRT全过程需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二)液体量监测
CRRT过程中监测体液量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体液的正常分布比率。严重的体液潴留或正水平衡可导致死亡率升高,而过度超滤体液也可以引发有效血容量缺乏。
(三)凝血功能监测
CRRT应用抗凝剂易发生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出血点、伤口和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及胃液、尿液、引流液和大便颜色等。定期行凝血的化验检查。
(四)血电解质和血糖监测
CRRT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解质、酸碱紊乱,应定期监测。重症患者本身常存在应激性血糖升高,在应用高糖配方的超滤液或透析液时更易发生高血糖。因此,应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血糖监测和控制方案。
作者:王大为、付研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综合内科
(原文来自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