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常识 > 专家保健小儿腹泻专家为您支招

专家保健小儿腹泻专家为您支招



专家简介毛伟长,男,儿科主任医师。对小儿肺炎、肠炎、脑炎、川畸病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哮喘、慢性咳嗽、腹痛待查、持续发热等各种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与治疗办法。先后开展或强化了胰岛素微泵疗法、先心病强心治疗、哮喘雾吸疗法、阿奇霉素应用、川畸病早期诊断、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等项目,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技术影响力。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篇。小儿腹泻病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每年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在我国,腹泻病同样是儿童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我国每个5岁以下儿童平均年发病3.5次,其死亡率为0.51‰。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腹泻病由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内在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小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小儿免疫功能不够成熟,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

(3)体液分布特点:小儿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非感染因素:

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

临床表现有哪些?

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每次大便量也多,可呈蛋花汤样、浆糊状、清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

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可表现为烦渴喜饮,皮肤苍白、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口唇黏膜干燥,哭时泪少,尿量减少。

低钾血症表现:

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主要表现为惊厥。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生理性腹泻:多为6个月以内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至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肠套叠:病毒性肠炎早期与不典型肠套叠均可表现为单纯性频繁呕吐,有时鉴别困难,可检查腹部B超明确诊断。

3.细菌性痢疾: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多呈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但每次大便量少,大便常规异常。

治疗三部曲

一、注意饮食控制:这是患儿家属所能做的主要工作。如何控制?三句话记住终身有用,适用于所有呕吐或腹泻的小儿。当然大便次数较少,解少量浆糊状便的患儿饮食控制要求可相对低一些。

1.每吐过一次禁食禁水2-3小时。

再次呕吐就再次禁食禁水2-3小时,以此类推。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口服任何东西,包括药物。目的是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以后恢复会比较快。因为人是高等动物,有自我保护机制;呕吐1次其实是已经告诉你——刚才吃的东西对我不利,必须吐掉!成人酒醉后呕吐也是一样道理,不呕吐可能丢掉性命。

2.不吃拉倒。

有的家属总是想给腹泻小儿尽量多吃食物,生怕饿死;其实是大错特错,大帮倒忙。道理很简单:吃得越多,胃肠道负担越重,病情也就越加重。另一方面,6个月以上小儿就算你特意要饿死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患儿不想吃的时候,不要给他吃东西,也不用吃药与喝水,绝不会饿死。关键是家属的思想观念必须改变。

3.要吃不能吃奶,不能吃油腻。

应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没有油腻的食物。一定要吃牛奶者建议使用“腹泻配方奶粉”(又称素牛奶,脂肪与乳糖含量要低一些)。母乳喂养者不要断奶,根据病情轻重建议临时停母乳喂养半天至一天。

二.口服活菌制剂

这类药物有很多,如:宝乐安、妈咪爱、培菲康、金双歧等,任选一种。

何时口服?在饮食控制的第3步,即:进食之前。服用时间持续至腹泻停止。

三.必要时需补液

1、原则上不用抗菌素。

除非明确是细菌感染。因为腹泻病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可以考虑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针、炎琥宁针等。

2、补充液体的性质与量。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与性质决定补充液体的量与性质,这点很能体现儿科医生的技术与功底。临床补液以3:2:1液为主,脱水明显时也要用到4:3:2液,脱水严重时要用2:1等张含钠液。如果在输液3:2:1液过程中还是不停腹泻,建议立即换用4:3:2液。补液量的多少还要考虑到尿量与年龄的因素,需加强观察,灵活机动。

3、关于口服补盐液(ORS)。

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相当于静脉补液的4:3:2液,目前有改良配方。用于呕吐不频繁的轻度脱水病人。如果口服后效果不佳,建议及时改为静脉补液。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jgw.com/jbcs/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