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常识 > 一分钟为你揭开心电图STT改变的神秘面
一分钟为你揭开心电图STT改变的神秘面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心电图导联
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
胸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肢体导联:
右上肢(RA)右下肢(RL)左上肢(LA)左下肢(LL)
正常心电图波形由一组波群组成,每一个心动周期有以下各波形;
正常心电图:
带你认识心电图ST-T改变
我们平日体检时行心电图检查,经常会碰到心电图报告上的诊断是“ST-T改变,请结合临床”。ST段和T波的改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其临床意义又千差万别。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判读心电图的ST-T改变?今天杏林康桥就为大家一一解读一下。
ST段改变有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等改变。T波改变的含义包括T波低平、平坦(T波消失,与基线一致),增高、倒置或双向等。ST-T改变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ST段抬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心包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梗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Bru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脏生物侵入、左室肥厚、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重度高钾血症、主动脉夹层等。
ST-T段压低可见于: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心肌肥厚、洋地黄作用、急性心包炎、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心肌淀粉样变、预激综合征等。
T波置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肌炎、右束支传导阻滞、低钾血症、幼年型T波、心性“记忆”的T波倒置、脑血管意外、长QT间期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等。
对于孤立ST段改变的解释十分谨慎,应该始终与可利用的其他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才能给出临床判断。重点需要考虑心肌缺血。建议去完善其他的检查,通过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可以确诊。
发现心电图ST段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办?
杏林康桥提示,心电图ST段改变问题其实说大也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如果是心电图ST段轻微改变,那么就没什么大碍,只需要平时多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经常进行锻炼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心电图ST段发生严重改变,那么就要高度警惕,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病情。
仅仅凭孤立的几个早搏或ST段和T波非特异性改变是不足以诊断心肌炎、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不必背上患了“心脏病”的包袱,更不宜根据早搏或ST段和T波非特异性改变就休息、打针吃药、甚至住院治疗。
对于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我们提倡结合年龄、性别、病史、体征和多种辅助检查结果等材料综合考虑,既要避免心脏病的漏诊,也要避免心脏病的过度诊断。若实在不放心,也可通过深度体检,进一步对心脏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杏林康桥温馨提示,心电图ST段改变是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但其本身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当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时,应及时复查或做深度体检,有必要时还要进行专科检查,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平时更要做好健康管理,配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緱鑺卞灏戦挶鍖椾含鍝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枟鏁堝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