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低钾血症 > 疾病常识 > 脂肪肝怎么艾灸脂肪肝的艾灸治疗方法,记
脂肪肝怎么艾灸脂肪肝的艾灸治疗方法,记
1病症概述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在摄入良好的膳食时,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5%。在身体肥胖超重时,肝脏的脂肪量则明显增加。当肝脏的脂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时,即称脂肪肝。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代谢异常,过量脂肪在肝内堆积达肝湿重的5~50%时就形成了脂肪肝。按含脂肪量的多少,又将分为轻、中、重三度。含量为5~10%为轻度;含量为10~25%为中度;含量为25~50%为重度。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2病理阐述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积累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是肝脏对各种损伤产生的最常见反应。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病变主体在肝小叶,小叶内1/3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滴,但不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根据肝细胞脂肪变累及范围可将脂肪肝分为常见的弥漫性脂肪肝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局灶型脂肪肝相对少见。根据肝细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被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脂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脂时,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其中,饮酒过量或摄入脂质过多,已成为产生脂肪肝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是指由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脂肪肝可以发展成肝硬化。因为,长期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使其血液、氧气供应及自身代谢均会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一旦肝脏有纤维增生,就会成为肝硬化。近年来,随着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3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除肝大外可有右上腹痛或压痛,偶可在中上腹出现疼痛,可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是脂肪囊肿破裂发炎所致,疼痛是因肝包膜受伸张,肝韧带被牵拉,脂肪囊肿破裂及发炎等综合因素所致。少数病人出现轻度黄疸,或伴有恶心、呕吐、乏力,重度脂肪肝可有黄疸、恶心、呕吐、腹水及下肢水肿,低钠、低钾血症等类似肝硬化表现。
慢性脂肪肝可由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性功能减退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等,部分病人可有周围神经炎、口角炎、皮肤淤斑、角化过度等维生素缺乏症。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4灸治案例
1.柔肝消脂膏间接灸治疗脂肪肝50例万红棉马兆勤王萍中国中医药科技,11(5):
治疗方法:柔肝消脂膏制作:取大黄20g、龙胆草20g、郁金20g、姜黄20g、生地黄20g、葛根20g、玉竹20g、山楂30g、冰片10g、绿茶20g、青皮20g、枳壳10g等研为细末,加陈醋,制成膏状,做成厚约0.2㎝,如5分硬币大小药饼备用。先令患者左侧卧,取右侧日月、期门、右乳中线直下肋下缘处各置药饼1枚,上置花生米大艾炷(重约0.8g)点燃施灸,每穴3~5壮。再令患者俯卧,取双侧肝俞、脾俞上置艾炷施灸,亦3~5壮,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降脂片4片,每日3次。以上2组均10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后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31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2.电针艾灸治疗单纯肥胖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田虹金丽敏针灸临床杂志,20(12):32~33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三型,主穴取中脘、章门、天枢、水道、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临泣。每次取上述穴位均双侧以1.5~2.5寸毫针刺入,针刺得气后,先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施治;后用电针仪采用脉冲电流留针30分钟,再行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其脾虚者加公孙、商丘,用补法;肝肾亏虚者加太溪、照海、复溜用补法;血瘀者加血海、地机,用泻法。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例(20%),显效15例(50%),有效7例(2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
3.针灸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黎启娇中国针灸,24(4):
治疗方法:取穴:①关元、复溜、足三里、三阴交、合谷;②肾俞、太溪、太冲、内关。穴位常规消毒,选28号1.5寸毫针关元、复溜、足三里、肾俞用提插补法,三阴交、合谷、太冲、太溪用提插泻法,体质壮实病变较深者多用泻法,脾肾虚者多用补法,一般患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以上穴位灸关元与肾俞,用2段长约5㎝艾条点燃,放入艾条盒内,每次15~20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能俯卧者,可以取侧位,肾俞穴得气后,取长约4㎝的艾条2支点燃后,置于针柄上,行温针治疗。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再继续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46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91%。
4.消脂汤配合针灸治疗脂肪肝90例的临床观察刘亚平刘树山马秀琴针灸临床杂志,23(2):9~10
治疗方法:(1)治疗组: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化瘀。自拟消脂汤:①药物组成:柴胡15g、芍药15g、白术15g、枳壳30g、香附10g、生山楂30g、生何首乌15g、丹参15g、决明子15g、泽泻30g、红花15g。脾虚加党参、黄芪各15g,胁痛加青皮、陈皮各10g,纳差加神曲、麦芽各10g,肝功能不正常加垂盆草30g、虎杖15g。②用药方法:上述药物水煎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2个月为1疗程,服用1个疗程。针灸治疗:①取穴:关元、复溜、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肾俞、太溪、太冲、内关。②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关元、复溜、足三里、肾俞、内关用提插补法;三阴交合谷、太冲、太溪用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日针灸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继续治疗。治疗6个疗程结束。(2)对照组凯西莱片mg/片,mg/次,3次/日口服(由河南新宜药业集团公司生产)。疗程2个月,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组患者均适当控制饮食,控制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要适当休息,肝功能正常者适当加强活动;饮酒多者禁酒。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对症治疗: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倍以上均加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显效19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28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针灸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30例黎永生陕西中医9,30(9):
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针刺内关、丰隆,手法用泻法,能化痰降脂,适用于痰湿壅盛型脂肪肝。针刺天枢、气海、下巨虚、太冲,手法:气海用补法,余穴用泻法,具有调补肝肾,泻胃减脂作用,适用于肝肾虚衰夹有胃热的脂肪肝。艾灸关元、足三里、肺俞、脾俞、丰隆、肾俞,方法,以艾条或炷灸,一般取2~3穴,每日1次,10~15d为1疗程,能温补脾肾用于脾肾阳虚型的脂肪肝。(2)药物治疗过程中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停用一切影响脂代谢的西药及中成药,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焦楂30g,炒神曲20g,白芍、赤芍、枳壳、三棱、莪术、丹参、鳖甲各15g,柴胡12g。每日1剂。煎汤ml,分3次口服。30d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结果:30例中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6.灸法治疗脂肪肝吕文良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8,(12):10~11
治疗方法一:取穴:曲池、合谷、大椎。操作:艾炷隔姜灸。先取鲜姜1块,切成直径3厘米左右,厚0.3~0.4厘米的薄片,中间可以针刺几个小孔;然后将姜片置于拟灸的穴位上,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穴各灸1~3壮(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每日1次。功用:祛风、散热、通经。适用于脂肪肝伴有低热的患者。
治疗方法二:取穴:肾俞、命门、太溪、三阴交、外关。操作:艾条温和灸。患者取合适体位,医者取艾条2根,将其一端点燃,双手同时灸肾俞、命门各10~15分钟;然后灸一侧太溪、三阴交穴各5~10分钟;再灸外关穴2分钟。下次灸另一侧太溪、三阴交穴,每日1次。功用:调整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身体虚弱患脂肪肝患者,症见失眠眩晕,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身疲乏力,倦怠嗜卧,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大便稀溏,阳痿遗精等。
治疗方法三:取穴:气海、关元、血海、百会。操作:艾条温和灸。患者仰卧位,医者取艾条2根,将其一端点燃,双手同时灸,每穴各灸6分钟,每日一次。功用:补气养血,调和阴阳。适用于气血虚弱的脂肪肝患者。临床症见多梦易惊,心悸健忘,体倦神疲,语声低怯,纳食无味,或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等。
7.隔药饼灸联合药物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81例明玉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8,18(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同时服用逍遥丸,6g/次,2次/d;另服用绞股蓝总甙片,60mg/次,3次/d。均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组患者另加用外治法——隔药饼灸。①药饼制作法:将柴胡、郁金各1.5份,白术、枸杞、淫羊藿、当归、赤白芍各1份,决明子、茯苓、丹参、生山楂各2份,大黄0.5份,混合研末,过目筛装瓶备用。临用前用醋调匀,用药饼模压成直径3cm,厚0.8cm的药饼,准确取穴,将药饼置于穴区。②取穴:第1组为肝俞、期门、中封、太冲、丰隆、阴陵泉。第2组为肾俞、章门、蠡沟、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③灸法:艾绒制成重约1.2g圆锥形艾柱,治疗时每次每穴灸3壮,以穴位皮肤泛红而不灼伤为度,1次/d,两组穴每周轮换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81例,临床治愈38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47例,临床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4.47%。两组对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补充说明1.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最常见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
2.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痞满、胁痛、痰浊等范畴,病位在肝脾二脏,但以肝为主,病机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犯胃,气病及血,气血瘀滞而成脂肪肝。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日久生痰,痰湿交阻内郁肝胆亦致本病。
3.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过食肥甘厚腻,恣意饮酒。其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脾两脏,其病因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湿内生。故活血化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可作为本病的治疗原则。灸法有通经抉阳,益气行气,散结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而且具有疗效好、针对性强、安全易行等优势。灸法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而起治疗作用。
Tel:识别怎样防治白癜风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